破壞全身肌肉 醫師圖解「龐貝氏症」

▲龐貝氏症。(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醫師,我先生很會打呼,不過最近他的打呼聲都會中斷,停頓好幾秒才又開始呼吸。」陳女士仔細描述先生睡覺的狀況,「早上起床的時候,他都會抱怨頭痛,而且很容易打瞌睡。」

「還有其他不舒服嗎?」醫師問。

「他的體力也有變差,走路、爬樓梯都比較慢,經常肌肉痠痛,偶而還會跌倒。」陳女士說,「有醫師覺得不對勁,請我們進一步檢查。」

肌肉疼痛、體力變差、睡眠呼吸中止等症狀看似無關,但是可能源自同樣的問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黃錦章教授表示,「龐貝氏症」是一種遺傳性代謝疾病,會讓全身肌肉細胞遭到破壞,而越來越沒有力氣。如果沒有及時接受治療,患者將漸漸無力呼吸,越來越喘,最後會需要長期使用呼吸器維生。

什麼是龐貝氏症?

龐貝氏症(Pompe Disease)是種代謝性疾病,又稱為及肝醣儲積症第二型或酸性麥芽糖酵素缺乏症,屬自體隱性遺傳疾病。由於第17對染色體上的GAA基因有缺陷,使患者體內缺乏GAA酵素,而無法分解肝醣。在台灣,新生兒的發生率大概5萬分之一,晚發型龐貝氏症的發生率約為2萬分之1。

「我們的身體會將肝醣儲存在肌肉細胞裡,等到有需要的時候,細胞裡的溶小體會將肝醣分解為葡萄糖。」黃錦章教授解釋,「缺乏GAA酵素時,肝醣會大量堆積在溶小體內,而漸漸對肌肉細胞造成傷害,使患者肌肉越來越無力,逐漸進展到心臟無力、呼吸衰竭。」

什麼是龐貝氏症?

龐貝氏症有兩種類型

龐貝氏症可分成嬰兒型與晚發型,嬰兒型龐貝氏症在出生幾個月便會出現症狀,病程進展較快,黃錦章教授解釋,常見表現包括肌肉無力、心臟肥大、肝臟肥大、舌頭肥大、呼吸困難等,多數患童會在一至兩年內死亡。

晚發型龐貝氏症,是超過兩歲以上才發病,從兒童到老年都可能發病,病程進展較慢,黃錦章教授說,通常是從軀幹、下肢開始出現肌肉疼痛和肌肉無力,活動時比較疲倦,然後有吞嚥困難、呼吸較喘,部分患者有睡眠障礙。

晚發型龐貝氏症的診斷比較困難,從發病到確定診斷大概六至十二年,黃錦章教授說,因為龐貝氏症較罕見,肌肉無力的患者不容易及時確診,而出現永久性傷害。根據研究,越晚被診斷、越晚使用藥物處理,就有更嚴重的永久性傷害,患者可能會需要長期仰賴呼吸器維生。

龐貝氏症有兩種類型

遇到哪些狀況要想到龐貝氏症呢?「例如不明肌肉痠痛、行動走路較無力、常常跌倒、走路的模式改變、沒有辦法爬樓梯,或是脊椎側彎等。」黃錦章教授提醒,「龐貝氏症患者常有呼吸中止症,睡覺的時候打呼聲會中斷,過一陣子才又繼續。呼吸中止症會造成患者缺氧,可能在起床的時候感到頭痛,因為睡眠品質很差,白天容易嗜睡、精神不繼。患者的腸胃道肌肉也受到影響,可能造成進食、吞嚥困難。」

「我們也可以請患者做六分鐘行走測試,看看他能夠在六分鐘內走多遠。」黃錦章教授說,「並透過病史詢問,能夠了解症狀發生的時間有多久。」

懷疑龐貝氏症時,可以抽血檢查。黃錦章教授說,現在已有快速簡便的診斷方法,透過抽血滴在濾紙片上檢查,評估GAA酵素的狀況。如果發現異常,便會進一步做基因方面的檢查,以確定是否為龐貝氏症。

龐貝氏症怎麼辦?

確診為龐貝氏症怎麼辦?

肌肉遭到破壞後,肌耐力會變差,且可能出現攣縮,除定期酵素介入外,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也會根據病況設計合適的運動處方,幫助維持肌力、心肺功能,必要時也可以使用各種輔具。

由於龐貝氏症患者的咀嚼、吞嚥、消化功能都會受到影響,務必留意營養補充,每天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卡路里、維生素,以免因為營養不良而越來越虛弱。當呼吸肌失能時,可以使用呼吸器來輔助,「龐貝氏症就跟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需要長期治療控制。」黃錦章教授強調,「早期診斷、早期介入,非常關鍵。從這幾年的經驗看起來,目前的臨床處置能夠延緩惡化的時間,維持身體機能,讓患者擁有相對正常的生活」

貼心小提醒

晚發型龐貝氏症的初期症狀較不明顯,大家要提高警覺,黃錦章教授說,當脊椎肌肉受影響時,患者的頭會下垂;當下肢肌肉受影響時,患者可能在蹲馬桶後,站不太起來;當軀幹肌肉受影響時,患者就不太能做仰臥起坐,需要先側身,用手臂的力量把身體撐起來。

如果有觀察到這方面的問題時,可以至神經內科就診,黃錦章教授說,可能導致肌肉無力的原因很多,需要仔細地鑑別診斷,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以上衛教資訊由台灣賽諾菲協助提供

原文連結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近年兩岸情勢緊張,中共頻繁軍演,民間也開始準備避難包,而三軍總醫院身為台灣軍醫體系核心,如何在軍事與醫療之間取得平衡,備受關注。對此,院長陳元皓表示,三總不只是戰時後盾,平時更是民眾健康的重要依靠,將積極導入智慧醫療、推廣民防教育,期許能帶領三總更加深入軍心與民心。

2025年11月01日 09:23

UCC成效遭質疑 石崇良坦言「改變要時間」:實施半年後整體檢討

UCC成效遭質疑 石崇良坦言「改變要時間」:實施半年後整體檢討

「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UCC)」在11月起試辦,但外界仍對此質疑是否真的能達到效果?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受訪時表示,就醫習慣確實不容易改變,但這是醫療韌性重要的一步,至少會實施半年後,明年過完年後做整體檢討跟調整,不過這期間也會一直滾動式修正。

2025年11月04日 19:07

告別斷崖式衰老!掌握「三大關鍵+飲食秘訣」讓你越活越年輕

告別斷崖式衰老!掌握「三大關鍵+飲食秘訣」讓你越活越年輕

衰老不只是外表變化,也不是一夕之間發生,營養師珊珊指出,衰老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透過正確的飲食、運動、定期健康追蹤,以及適當的保健品輔助,可以延緩衰老速度,有效維持身心健康,並減緩肌膚老化、關節老化與肌肉退化。

2025年11月04日 17:44

女染「腺病毒性結膜炎」傷視力 醫示警傳染力強:共用毛巾就會中

女染「腺病毒性結膜炎」傷視力 醫示警傳染力強:共用毛巾就會中

一名30多歲女性因紅眼久未痊癒、異物感與分泌物增多,甚至出現視力模糊,經詳細檢查後,確診為傳染力極強的「腺病毒性結膜炎」,由於延誤就醫,病情已併發角膜炎與角膜水腫,導致視力明顯模糊。醫師提醒,腺病毒性結膜炎傳染力極強,不僅透過飛沫,也能經由接觸感染,例如共用毛巾、手帕、枕套、眼藥水或玩具等,都可能造成病毒傳播。

2025年11月04日 16:31

流感疫苗剩不到200萬劑 疾管署:疫情12月威脅更大

流感疫苗剩不到200萬劑 疾管署:疫情12月威脅更大

今年流感疫苗打氣創紀錄!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目前公費流感疫苗剩不到200萬劑,雖然本週疫情將脫離流行,但是因為天氣逐漸轉涼,推估12月下旬流感疫情會再度升溫,屆時冬季流感重症個案、感染個案、住院人次,預期都會比目前秋季更多,對民眾威脅更大,疾呼高風險民眾儘速接種。

2025年11月04日 15:57

流感單周再爆63重症、9死!3歲童呼吸窘迫、哮吼慘住加護

流感單周再爆63重症、9死!3歲童呼吸窘迫、哮吼慘住加護

國內流感疫情將於本週脫離流行,但上週仍新增63例重症與9例死亡。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重症個案當中最年幼是3歲多女童,10月下旬出現超過39度高燒,第二度就醫到急診時還出現心跳加快、呼吸困難、哮吼症狀,快篩確認感染A型流感,因為呼吸窘迫收至加護病房。

2025年11月04日 15:07

20多歲女新冠重症住加護 疫苗11/12增Novavax可選

20多歲女新冠重症住加護 疫苗11/12增Novavax可選

根據疾管署最新監測,國內新冠疫情仍在低點但有微幅上升,疾病管制署副署長曾淑慧今(4)日宣布,今年11月12日起新增提供Novavax JN.1疫苗,總計有22.5萬劑可提供滿12歲以上民眾接種;也就是說,屆時國內可供應莫德納 LP.8.1及Novavax JN.1兩種不同製程的公費新冠疫苗可供民眾選擇。

2025年11月04日 14:44

每年6千人死於肺阻塞 醫示警「心肺共病」:6成有心血管問題

每年6千人死於肺阻塞 醫示警「心肺共病」:6成有心血管問題

肺阻塞或稱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長年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一,根據衛福部113年資料統計,死亡人數超過 6,000 人。醫師指出,根據一份1,240名肺阻塞風險暨照護普查報告顯示,61%肺阻塞患者有心血管共病,而曾發生急性惡化者,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4.6倍。

2025年11月04日 13:1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