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忽血便嚴重性 醫師曝大腸癌4高風險族群

▲大腸癌。(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一名三十歲年輕媽媽在懷孕時,發現有血便,原本她以為是痔瘡出血,不以為意,孩子出生後,她打算坐完月子再就醫,沒想到血便越來越嚴重,連白天精神都受到影響,她感覺不對勁,求助醫師為她安排大腸鏡檢查,以找出血便病因。

高雄仁武康寧診所胃腸肝膽專科醫師謝孟書表示,透過大腸鏡檢查發現,上述患者的大腸部位長了腫瘤,且已局部轉移,屬於第三期大腸癌,除了必須進行腫瘤切除手術,也需要展開化療,她的情緒很低落,但為了孩子,也為了家庭,她只能鼓起勇氣、勇敢面對。

接受專業大腸癌篩檢,才能精準抓出病灶

謝孟書醫師分析,過去很多人認為,大腸癌是老年人才會發生的疾病,但這二十年來,年輕人、中年人罹患大腸癌的人數有增加趨勢,這可能與代謝症候群、飲食習慣改變有關,像上述年輕媽媽就是在三十歲就發現大腸癌。此外,也有不少人和她一樣,輕忽血便的嚴重性,等發現有大腸腫瘤,可能已是中、晚期,治療過程就會比較辛苦。

目前篩檢大腸癌方式包括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檢查,其中,大腸鏡檢查的準確性又比糞便潛血檢查高出許多。

謝孟書醫師指出,「高品質的大腸鏡檢查」往往受到檢查完整度、清腸乾淨度與器械品質等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醫師的經驗與專業判斷也是關鍵環節,謝孟書醫師進一步說明,胃腸肝膽專科的專業領域眾多,檢查醫師在大腸鏡檢查具有豐富經驗,更能抓出病兆、檢查仔細。

高品質的大腸鏡檢查

現在在大腸鏡檢查時,發現有息肉或早期大腸癌,當下就可藉由大腸鏡切除腫瘤器械去除病灶,並取得切片組織進行化驗。隨著新科技的發展,選擇拋棄式大腸鏡的器械,更可減少感染、出血風險,讓治療安全性進一步提升。

需定期檢查!沒有症狀就是大腸癌最大的威脅

「請記得,不要有症狀,才來做檢查!」高雄仁武康寧診所胃腸肝膽專科醫師陳韋志也叮嚀,不是所有大腸癌病患都會出現血便,不少病患沒有明顯症狀,結果透過健檢無意間才發現腫瘤病灶,因此定期健康檢查很重要。

陳韋志醫師提醒,如果曾發現有大腸息肉、菸酒習慣、BMI數值屬於肥胖或父母等一等親以內家人曾罹患大腸癌,都是高風險族群。建議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舉例來說,若父母是大約50歲患有大腸癌,兒女建議約40歲就要開始留意大腸癌威脅,若父母為45歲得大腸癌,則建議兒女約35歲就要考慮接受相關檢查。只要及早發現、盡早展開治療,早期大腸癌的存活率很高,病患也可以維持很不錯的生活品質。

大腸癌高風險族群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大腸癌的真面目(真實照片,慎入)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流感疫苗2周「212萬人搶打」創5年新高 疾管署宣布加購20萬劑

流感疫苗2周「212萬人搶打」創5年新高 疾管署宣布加購20萬劑

國內流感疫情持續,疾病管制署今(14)日公布公費流感疫苗開打2周已經接種212萬人,創5年同期新高,為因應民眾踴躍接種之需求,且考量近期流感疫情風險仍高,疾管署已依契約規定加購20萬劑流感疫苗。隨著10月份多個連續假期到來,呼籲民眾要落實以肥皂勤洗手、注意咳嗽禮節,有發燒或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衛生好習慣,符合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資格者也請儘早完成接種。

2025年10月14日 14:12

糞便潛血不做腸鏡「死亡風險增6成」 國健署:切除息肉阻癌病變

糞便潛血不做腸鏡「死亡風險增6成」 國健署:切除息肉阻癌病變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根據113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癌位居10大癌症死亡人數第3名,造成死亡人數7,007人。對此,國健署提醒,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定期篩檢可減少34%晚期發生率,降低40%死亡率,若篩檢陽性,超過6個月未做大腸鏡確診,罹癌風險將增加30%,超過一年不做大腸鏡死亡風險增加64%。

2025年10月14日 13:14

殺蟲劑成分「甲氧滴滴涕」列禁用 環境部:影響神經、生殖系統

殺蟲劑成分「甲氧滴滴涕」列禁用 環境部:影響神經、生殖系統

為保障民眾健康與生活環境,環境部近日預告修正「環境用藥禁止含有之成分及檢驗方法」,將「甲氧滴滴涕」正式列為禁止使用的成分。未來不論是製造、販售、進出口或使用,只要環境用藥產品含有此成分,都將被禁止。

2025年10月14日 12:45

10家廠商進口美國「春麥」赭麴毒素A超標 1228公噸退運銷毀

10家廠商進口美國「春麥」赭麴毒素A超標 1228公噸退運銷毀

食藥署今公布邊境查驗不合格產品,其中知名餐廚用品業者金德莊股份有限公司的「德國Othello砧板」溶出試驗結果不符規定,另國內多家廠商從美國進口的「春麥(SPRING WHEAT)」檢出真菌毒素含量不符規定。

2025年10月14日 11:39

騎車別穿「這款鞋」!名醫示警「一摔腳恐殘」 國手車禍夢碎

騎車別穿「這款鞋」!名醫示警「一摔腳恐殘」 國手車禍夢碎

台灣機車族數量龐大,而天氣熱不少人騎車都穿拖鞋,對此,行健骨科診所院長朱家宏表示,穿拖鞋很危險,因為發生意外恐後有嚴重後果,曾有田徑國手穿夾腳拖騎車發生車禍,最後中斷運動生涯。

2025年10月14日 11:24

世衛最新報告:全球1/6細菌「對抗生素失效」 醫療救命能力受衝擊

世衛最新報告:全球1/6細菌「對抗生素失效」 醫療救命能力受衝擊

世界衛生組織(WHO)13日警告,抗生素抗藥性(AMR)細菌感染病例正快速增加,已嚴重削弱挽救生命的治療效力,甚至讓輕微傷口或常見感染可能致命。世衛指出,2023年全球實驗室確認的細菌感染病例中,高達1/6對現有抗生素失效,每年直接造成超過100萬人死亡,相關死亡人數則接近500萬。

2025年10月13日 23:10

42歲女每天堅持3習慣 400多天「甩肉51公斤」褲子5XL減到S碼

42歲女每天堅持3習慣 400多天「甩肉51公斤」褲子5XL減到S碼

減肥只要使用對的方法,不論年齡多大都有可能成功,衛福部彰化醫院近日分享一名院內案例,42歲個管師吳雅婷在不吃藥、打針或其他偏方,只長期堅持3件事件,在400多天內成功甩肉51公斤,減重帶來外貌及身形的蛻變,讓她的鄰居也忍不住驚呼「是不是吳媽還有另一個女兒沒介紹過」。

2025年10月13日 19:45

花蓮善款破11.5億! 撥款第二階段將「提高弱勢補助」

花蓮善款破11.5億! 撥款第二階段將「提高弱勢補助」

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發生迄今已20日,迄今募得款項超過11.5億元。賑災基金會今表示,家園慰助金已陸續發放,開始進入第二階段,預計將對弱勢家庭提高補助,會與衛福部相關單位討論後儘速提出。

2025年10月13日 18:2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