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視可能導致失明 醫師圖解

▲高度近視。(圖/照護線上)

作者: 照護線上編輯部

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眼科教授暨近視防治中心主任、教育部國教署學童視力保健計畫主持人 吳佩昌醫師

一、什麼是近視?

近視主要原因是眼軸拉長,導致遠方的影像無法聚焦成像在視網膜上。近視是遠方的景物焦點落在視網膜前方,而非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模糊影像;因看遠處會較模糊、看不清楚;看近處會較清楚,故稱為「近視」。

大部分近視眼都是眼軸拉長所致。眼軸是從眼球前表面一直到視網膜表面的這段距離,也稱為眼球前後直徑。眼球是一個水球,一旦拉長時,眼睛組織變薄,體積和重量變大,對眼球的壓力及衝擊力變大,就容易產生病變。

近視後不只是配眼鏡矯正視力。大多數人認為戴上眼鏡看清楚就沒事了,但是不知道的是眼鏡只能做為輔助工具,卻無法控制近視度數加深,並忽略了近視會惡化危害眼睛健康和導致許多併發症。

目前國際臨床上,針對近視的照護標準已進展到控制度數,也就是透過醫療處置來延緩加深度數,維持眼睛的健康,而非單純佩戴近視眼鏡而已。

近視是一種疾病!

近視眼度數越深表示眼軸得越長,眼球的病變風險越高。近視500度的高度近視患者,比沒近視者,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增為41倍,視網膜剝離風險增為9倍,白內障風險增為3倍;如果是近視800度的高度近視患者,比沒近視者,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增為126倍,視網膜剝離風險增為21倍,白內障風險增為5倍。

近視眼度數越深表示眼軸得越長,眼球的病變風險越高

二、近視是一種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近視達500度有失明風險的警告,2050年將會有近50億人口近視,其中10億人會因高度近視(>500度以上)而有失明風險。

近視500度以上可能導致多種併發症:<

(一) 眼睛提早老化,導致視力變差,視野受損,甚至提高失明的機會。

(二) 易罹患青光眼導致周邊視野受損。

(三) 易罹患黃斑部病變導致中心視野受損。

(四) 易提早白內障導致視力模糊。

(五) 易罹患視網膜剝離導致視野缺損、視力受損,甚至失明。

近視500度以上可能導致多種併發症

近年來,不只是高齡族群發生視網膜剝離,20-29歲年輕人數也持續攀升中。高雄長庚眼科近視防治中心吳佩昌主任指出,國人視網膜剝離發生率為各國之冠,隨著3C世代來臨,民眾自我保健意識也要跟著抬頭,才能避免近視相關併發症發生,進而維護大家的視力健康。

及早治療,延緩近視加深

三、近視自我保健這樣做

(一) 每年至少一次定期至醫院視力檢查留下檢查紀錄,若發現問題可以提早治療。

1. 散瞳檢查:定期散瞳檢查眼底視網膜。

2. 眼軸測量:正常為24毫米以內。

3. 眼壓及視神經盤檢查。

每年至少一次定期至醫院視力檢查

(二) 症狀自我察覺:飛蚊症是否突然變多、出現布幕般黑影或是有閃電的症狀。

如眼睛有異常症狀,提高警覺盡速就醫

(三) 閱讀時要有適度光線,及正確姿勢,保持30-45公分的距離。<

(四) 減少過度用眼:用眼30分鐘,宜休息10分鐘。

(五) 戶外活動預防近視:研究指出每周戶外活動11小時,一年平均可減少55%近視機率。戶外活動不僅可以減少眼睛肌肉緊張,也增加視網膜多巴胺分泌量,進而抑制眼軸拉長,降低視網膜剝離機率。

(六) 營養要均衡,並多吃綠色蔬菜及富含葉黃素的食物。

四、雷射近視手術能夠治癒近視嗎?

在認識雷射近視手術前,我們先來認識眼睛的構造。

(一) 角膜(Cornea):角膜為透明組織,可讓光線進入眼球的主要屈光表面,避免外在環境傷害鞏膜為眼球壁,可保護眼球內部。

(二) 鞏膜(Sclera):為眼球壁,可保護眼球內部及維持眼球形狀。

(三) 水晶體(Lens):是眼球的主要屈光結構之一,也是唯一有調節能力的屈光間質。

(四) 虹膜(Iris):虹膜中間的洞形成瞳孔,可讓光線通過。虹膜有環狀肌及放射肌,收縮和放鬆時改變瞳孔大小,虹膜上的色素細胞多寡會決定虹彩顏色。

(五) 視網膜(Retina):為眼球壁內層,佈滿感光細胞及神經纖維。視網膜中心區稱為黃斑部,為視力最重要的地方。

(六) 睫狀肌(Ciliary muscle):是位於眼球中層(血管層)的一圈平滑肌,它能控制和調節水晶體形狀,以便看清近物、遠物以及正在移動的物體。

(七) 視神經(Optic nerve):視神經具有能傳導神經訊號的功能,可將視覺傳導到大腦。

認識眼睛的構造

雷射近視手術是以雷射光點將角膜磨平,透過改變角膜的厚度來改變屈光率,讓影像可以聚焦在近視眼較長的眼球之視網膜上,達到矯正近視的效果。但是眼球依舊有眼軸拉長問題,且有易出現各種近視併發症的風險!

雷射近視手術可以治癒眼睛嗎

五、日常保養重點:

(一) 定期就”醫“視力檢查:每年應進行1-2次眼科醫師檢查 ,以及配合學校護理人員進行學生視力保健的健康管理。

(二) 天天戶外活動“2”小時:力行「天天戶外遠眺 2小時」,每天戶外活動時間加總2小時。

(三) 力行規律用眼“3”010:進行近距離用眼時,一定要遵守「規律用眼」,近距離用眼3C或讀書30分鐘遠眺休息10分鐘。

(四) 睡眠時間“是”充足:充足睡眠可讓眼球肌肉休息和組織修復。

(五) 正確飲食健康”五”蔬果:攝取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飲食,特別是深色多葉蔬菜,例如菠菜、羽衣甘藍,對維持眼睛健康也很重要。

視力日常保養重點

指導單位: 教育部 

執行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照護線上

諮詢專家: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眼科教授暨近視防治中心主任

                     教育部國教署學童 視力保健計畫主持人 吳佩昌醫師

諮詢單位: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破解迷思!兒童近視要積極控制,專用日拋、角膜塑型片、散瞳藥水比一比,眼科醫師圖文解析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翁「排尿不順」竟攝護腺癌晚期 醫示警早期4症狀:常誤認是老化

翁「排尿不順」竟攝護腺癌晚期 醫示警早期4症狀:常誤認是老化

75歲旅居國外的李先生多年來飽受排尿困擾,長期追蹤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偏高,返台進一步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確認為臨床第三期攝護腺癌。醫師提醒,攝護腺癌的主要危險因子包括高齡、家族病史與特定遺傳基因突變,早期症狀如「頻尿、夜尿、血尿或排尿困難」常被誤認為攝護腺肥大或老化現象而延誤就醫。

2025年11月11日 15:35

流感脫離流行仍增7死!40多歲女染「A流+肺炎黴漿菌」發病1週亡

流感脫離流行仍增7死!40多歲女染「A流+肺炎黴漿菌」發病1週亡

疾病管制署今(11)日公布最新疫情監測,流感連續兩週低於流行閾值,研判脫離流行期,但上週仍新增38例重症、7例死亡,死亡個案最年輕是40多歲女性,同時感染A流與肺炎黴漿菌,收加護病房治療,但仍因肺炎惡化併發急性肺水腫、呼吸衰竭,發病一週後死亡。疾管署也示警,冬季疫情重來的時間提前,可能12月上旬就會明顯升溫。

2025年11月11日 15:28

傳統手術須開大刀!慈院跨科微創內視鏡手術 強強聯手取腦瘤

傳統手術須開大刀!慈院跨科微創內視鏡手術 強強聯手取腦瘤

傳統手術要取出腦瘤必須開大刀,進行「顱顏切除術」,往往造成病人很大的創傷,復原期既長又外貌受損。花蓮慈院以跨科內視鏡操刀,穿過自然孔道直抵顱底取瘤,病人外表無傷,復原期大幅縮短,手術從以前的大傷口小範圍清瘤,進階成為微傷口大範圍清除術,這項仰賴醫術與團隊合作嘉惠病人的微創術式,已在東台灣完成超過三十例。

2025年11月11日 14:38

入冬仍增4例登革熱!高屏3案活動地有交集 初判群聚事件

入冬仍增4例登革熱!高屏3案活動地有交集 初判群聚事件

入冬後登革熱仍未歇!疾病管制署今(11)日公布上周新增4例本土病例,其中高屏3名個案有流行病學相關,潛伏期在萬丹鄉元泰街市場及市場周邊活動史,具地緣相關性,初步判定群聚,但是還是要送基因定序。

2025年11月11日 14:11

好友體重增加「自身肥胖風險增1.7倍」 研究:會蔓延3層朋友圈

好友體重增加「自身肥胖風險增1.7倍」 研究:會蔓延3層朋友圈

好友發福,自己也會跟著肥。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分享一項時間橫跨32年的研究,指肥胖會在人際之間「傳染」,若朋友變胖,本身肥胖風上升57%,但如為好友,風險將高達171%,且此擴散效應可延伸至「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顯示社交網絡對體重有極大影響。

2025年11月11日 12:37

芬普尼毒雞蛋拖6天遭批「慢半拍」 石崇良駁:查到哪公布到哪

芬普尼毒雞蛋拖6天遭批「慢半拍」 石崇良駁:查到哪公布到哪

國內再爆市售雞蛋殘留農藥「芬普尼」,立委怒批食藥署早就驗出毒雞蛋,卻遲六天才公布讓消費者知情,動作「慢半拍」。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1)日還原時序,強調本次是「查到哪裡公布到哪裡」,但他也強調,未來針對是否能夠再更加速、更快讓民眾知道稽查的每一個動作,可以來研議。

2025年11月11日 11:38

知名品牌「黑胡椒粒」含蘇丹色素 逾百公斤邊境銷毀

知名品牌「黑胡椒粒」含蘇丹色素 逾百公斤邊境銷毀

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布最新邊境查驗結果,有一批越南進口知名品牌「味好美McCormick」的「黑胡椒粒」檢出蘇丹色素,違規產品直接在邊境銷毀;另有2批法國、義大利進口的乾酪檢出大腸桿菌違規,須退運或銷毀。

2025年11月11日 11:21

膚況差和「腸漏」有關 醫教5招恢復美肌:每天至少25克膳食纖維

膚況差和「腸漏」有關 醫教5招恢復美肌:每天至少25克膳食纖維

腸道若健康,膚況也不會差。東森栢馥森心林診所許嘉珊醫師在臉書分享,近年研究證實,腸道和皮膚之間有名為「腸皮軸(gut-skin axis)」的雙向通路,當腸道菌相失衡、腸壁受損,體內發炎分子會進入血液,皮膚將出現異位性皮膚炎、青春痘等訊號,所以若想從根本改善皮膚狀態,就必須先修復腸道。

2025年11月11日 10:5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