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飛機久坐小心血栓! 醫籲「1件事」至少30分鐘做1次

搭長途飛機久坐小心要命!幾乎0預兆  醫籲「1件事」至少30分鐘做1次

圖、文/常春月刊

訂機票、找食宿,規畫旅遊路線和景點,當計畫旅遊行程的同時,也別忘了啟動防血栓保旅途健康的準備工作,才能開開心心出國旅遊、平平安安回家。

多喝水避免血液過黏 造成深層靜脈血栓或栓塞

長途旅程預防血栓,第一要務是多喝水。心臟外科醫師袁明琦表示,人體血液中70%是水,為避免血液變濃稠,附著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旅途中應多補充水分,多喝水可避免血液過黏滯留在局部,形成「深層靜脈血栓或栓塞」。

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指出,尤其是搭長途航線時,高空中空氣十分乾燥,身體水分蒸發快速,很容易脫水,再加上搭經濟艙,除非是坐靠走道位子,座位一整排起身不易,很多人怕麻煩不敢多喝水,以免頻頻起身上廁所,但「怕麻煩,反而容易有麻煩」,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當感覺口渴時,往往身體已經嚴重缺水了。

每30分鐘喝1杯水 逼自己起身上廁所

不過,長途飛行怎麼喝水才足夠?簡文仁提供自身搭機經驗供大家參考。機上提供的小紙杯大約1次150c.c.,他提醒自己每30分鐘喝1杯水,1小時至少喝下300c.c.,如此至少2小時會「逼」自己起身上廁所,走動的同時,也順道伸展四肢,活動一下筋骨。

搭長途飛機久坐小心要命!幾乎0預兆  醫籲「1件事」至少30分鐘做1次

有氧運動防血栓 原地踏踏步也有用

此外,多動也可預防血栓,怎麼動都可以,最好是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可以讓心跳加速、促進血液循環,只要心跳快一點、血流會加速,血液不滯留即不易形成血栓。袁明琦提出自身搭乘長途飛機的經驗,他在飛機上每看完一部電影,大約1.5~2小時就會離開座位,站起來走一走,走到機尾上廁所,就算坐在椅子上,也會抬抬腳、原地踏踏步,盡可能多走動來預防血栓。

搭長途飛機久坐小心要命!幾乎0預兆  醫籲「1件事」至少30分鐘做1次

行前諮詢向醫師 高危險者服用抗凝血劑

此外,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症患者,或是曾有血栓病史或血栓高危險群者,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黃建龍建議,在長途旅行前可以先諮詢醫師,在醫師建議下,進行預防性投藥,以降低旅途中血栓風險;一般會建議在行前1、2天開始口服抗凝血劑,最晚可在當天上飛機前先服新型口服抗凝血藥,降低血栓發生率。

搭長途飛機久坐小心要命!幾乎0預兆  醫籲「1件事」至少30分鐘做1次

穿彈性襪效果有限 隨身小物調整姿勢

穿著彈性襪,能否預防血栓?醫師們多半持保留態度。袁明琦指出,彈性襪穿不久,尤其許多彈性襪含橡膠成分,大約穿3~4小時就會因悶不透氣出現皮膚搔癢等不適症狀,如果穿著彈性襪上飛機,建議每隔一段時間要脫下來透透氣;黃建龍也試過穿彈性襪上飛機,但也直言「穿不住」,十分不舒服,且彈性襪對於預防血栓症候群成效有限。

至於護頸枕或腰部靠枕等隨身小物、旅行良伴,對於旅途中的舒適是否有幫助?簡文仁指出,這些小道具可協助民眾在旅途中調整姿勢,例如頸枕可協助固定頸部,避免因熟睡時姿勢不良壓迫頸部血管,阻礙血流或因姿勢不正形成落枕;腰部靠枕也可協助支撐背部、讓長途旅行民眾姿勢端正一些。

長途旅行時,應盡量穿著寬鬆、透氣、舒適的衣物,怎麼舒服怎麼穿,上飛機切記多喝水、飲食清淡、少飲酒;10多個小時的航程,穿上襪子、換上拖鞋,戴上眼罩或耳機,聽著音樂,靠著具身心療癒效果的小抱枕,在機上也能沈沈睡去,一夜好眠,以飽滿的體力和愉快的心情,迎接接下來的行程。

延伸閱讀:

·每天喝8杯水太多了!最新研究打破長久觀念 「男女一天應攝取水量」曝
·搭飛機別忘防疫!專家揭機艙「最髒6大地方」 餐盤桌比廁所按鈕含菌量高8倍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美國史丹佛大學日前公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台灣知名泌尿科專家、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再次入選。對此,他坦言原本不知有此榜單,並未在意,但後來發現在國內醫師中,他有多年名列前20傑,對於默默耕耘台灣後山已久的他來說,這才感受到珍貴肯定。

2025年10月18日 09:23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6種女人易得乳癌! 醫示警了:往往無聲無息

6種女人易得乳癌! 醫示警了:往往無聲無息

早期乳癌往往悄無聲息、不伴隨疼痛症狀,醫師黃軒近日指出,許多患者發現腫塊時,病情可能已進入進階階段。他呼籲,切莫因為「不痛」就掉以輕心,因為乳癌在初期若能及早發現、腫瘤小於2公分,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反之若已發生轉移,預後將大幅惡化。

2025年10月22日 00:32

男星閃兵連爆!台大醫揭高血壓因素多:用藥升壓恐致中風

男星閃兵連爆!台大醫揭高血壓因素多:用藥升壓恐致中風

藝人修杰楷、陳柏霖坦承花錢找閃兵集團偽造高血壓病歷,國防部透露這些多數舊案,大部分都是假冒高血壓狀況。台大醫師表示,影響一個人血壓有很多因素,包含跑步、沒睡好、壓力、飲食等都會讓血壓升高,所以血壓還是要多量幾次,甚至使用穿戴式血壓計測量,較為準確;至於用藥讓血壓上升,他提醒沒有疾病狀態下恐導致中風,千萬不要開玩笑。

2025年10月21日 18:36

63歲男8cm動脈瘤藏腦 北榮「客製化支架」無開胸拆彈

63歲男8cm動脈瘤藏腦 北榮「客製化支架」無開胸拆彈

63歲謝先生過去曾因主動脈剝離接受傳統開放式胸主動脈置換手術,後續追蹤發現弓部動脈瘤逐漸增至8公分,十分接近通往腦部的三條重要血管分支,但由於是二次開胸,手術風險極高。北榮團隊利用率先引進的「客製化胸主動脈開窗支架」,不必繞道且依病人主動脈態樣量身訂做支架,順利完成手術。

2025年10月21日 18:09

流感首波高峰已過「上周12.8萬人就醫」 第2波估12月急升

流感首波高峰已過「上周12.8萬人就醫」 第2波估12月急升

疾病管制署今(21)日公布最新疫情監測,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計12.8萬人次,已經連續兩週下降。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觀察首波流感疫情已經過高峰,預測未來4週類流感就診人次呈波動或緩降趨勢,11月中旬後類流感就診人次可能出現波動或緩升趨勢,並於12月中上旬開始較明顯上升,至農曆春節前後達高峰,提醒民眾應及早接種公費流感疫苗。

2025年10月21日 15:34

上周流感53重症、10死!40多歲男敗血性休克「住院5天亡」

上周流感53重症、10死!40多歲男敗血性休克「住院5天亡」

流感疫情持續流行,疾病管制署今(21)日表示,上周新增53例流感重症,另有10例死亡,死亡個案中最年輕是北部40多歲男性,本身有糖尿病、慢性肝病等病史,急診就醫時已經血氧偏低、雙側肺浸潤,有肺炎與糖尿病急性的併發症,收治加護病房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後續還發生低血氧併發敗血性休克,住院第5天過世。

2025年10月21日 15:01

獨/又有減重名醫出事!女病患縮胃釀腦病變剩37kg 停業4月

獨/又有減重名醫出事!女病患縮胃釀腦病變剩37kg 停業4月

高雄減重名醫王銘嶼今年7月執行縮胃曠腸手術,10天內造成2名患者死亡,沒想到另名減重名醫宋天洲也出事了!家屬向《ETtoday新聞雲》控訴,妹妹BMI 24接受手術後產生併發症,但術後卻未獲積極追蹤,妹妹拖到最後腦病變住院一個多月,但醫師始終不認醫療疏失,案經過衛生局調查,發現宋天洲也涉及過度醫療,並對未成年患者未盡詳悉評估即手術,依法移付懲戒,懲戒委員會決議處分宋天洲停業4個月。

2025年10月21日 14:06

國內增2起屈公病「赴廣東染病」 境外移入累積28例創6年新高

國內增2起屈公病「赴廣東染病」 境外移入累積28例創6年新高

疾病管制署今(21)日表示,國內新增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為本國籍50多歲同住家人,居住於金門縣,今(2025)年10月初至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旅遊,10月7日返回金門,10月9日起陸續出現發燒、關節痛、紅疹等症狀,於10月14日至醫院就診,經採檢送驗後確診。2名個案均已痊癒,將持續監測至11月6日。

2025年10月21日 14:06

他長戴降噪耳機頭暈耳鳴 醫揭「聽覺過度補償」3症狀要小心

他長戴降噪耳機頭暈耳鳴 醫揭「聽覺過度補償」3症狀要小心

28歲阿信(化名)每天都準時到圖書館拼國考,為了不被干擾,幾乎從早上就戴降噪耳機直到回家,整天下來耳朵幾乎沒休息,直到最近出現耳悶、耳鳴以及頭暈等症狀,甚至睡覺時耳中不斷出現嗡嗡聲影響情緒,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降噪耳機使用過久,導致聽覺過度補償反應,如果持續未節制,恐怕會造成聽力退化。

2025年10月21日 13:5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