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人工胰臟改善2-6歲第一型糖尿病童血糖

▲注射、打針、疫苗。(圖/123RF)
▲施打胰島素可以讓患者保持血糖穩定。(示意圖/123RF)

文/潘懷宗 博士、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最初由維吉尼亞大學糖尿病技術中心開發,後由位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的Tandem Diabetes Care公司製造,俗稱人工胰臟(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s of insulin delivery)的封閉式胰島素智能注射系統,其中包含了三大部分,第一是可攜帶、即時連續量測體內血糖值的監測儀(A compatible integrated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第二是能夠馬上分析並預測體內需要注射多少單位胰島素的人工智慧電腦系統(Control-IQ),第三是便於攜帶,體型小,負載量大的胰島素注射幫浦(t:slim X2 insulin pump),三者利用無線網路緊密銜接在一起。簡而言之,這就是一個糖尿病的管理設備,其功能類似胰臟,除可即時自動監測患者血糖外,更可以調節血糖,它所擁有的胰島素注射幫浦會和血糖即時監測系統互相取得同步,並利用人工智慧準確計算出注射所需的胰島素劑量,因此可以保持患者血糖的穩定,進而預防過高或過低的血糖變動,維護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圖1)。

根據之前的兩項臨床試驗結果,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早已批准該系統可用於6歲以上患有第1型糖尿病的患者(註1),由於該系統在6歲以上人群中獲得肯定後,科學家於是申請進一步的臨床試驗,將目標鎖定到了2~6歲的小朋友身上,期望這些最具挑戰性的小小患者,也能從中受益。此次臨床試驗是由美國三所大學共同完成的: 維吉尼亞大學糖尿病技術中心布雷頓教授(Marc D. Breton)、科羅拉多大學糖尿病中心瓦德瓦教授(R.Paul Wadwa)以及史丹福大學小兒內分泌及糖尿病部門的貝克教授(Roy W. Beck),試驗結果成功的證明了這套人工胰臟系統確實可以改善2~6歲患有第1型糖尿病兒童的血糖控制,其成果已經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國際期刊上。

▲身高、小孩、兒童、生長曲線。(圖/123RF)
▲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可改善2~6歲患有第1型糖尿病兒童的血糖控制。(示意圖/123RF)

此次臨床試驗共招募了102位2~6歲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的兒童,並隨機分配其中68名兒童使用人工胰臟系統,而其餘34名兒童則被分配到控制組(繼續他們已經使用的方法來控制血糖),持續觀察13週。在研究期間內,所有參與者都保持了他們的日常作息,結果顯示,一天內,使用人工胰臟的受試者在其目標血糖範圍內(70~180 mg/dl)的時間為16.6小時,比起對照組的13.6小時,高出整整3個小時,大約是一天24小時中的12%。若是僅針對晚上10點到早上6點的夜間時段來計算,人工胰臟組更高出控制組約18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幼兒夜間的血糖控制尤為重要(大人都在睡覺,容易疏忽),因為嚴重的、不受控制的低血糖會導致癲癇發作、昏迷甚至死亡。

總體而言,受試者都能夠安全地使用人工胰臟,試驗過程中,人工胰臟組有2例嚴重低血糖,而對照組則有1例,另外,人工胰臟組也出現了一例酮酸中毒(Ketoacidosis),原因是胰島素注射幫浦和患者身體之間的塑膠管線阻塞。還有一件相當重要的事,人工胰臟同時大幅度減輕了患兒的家庭成員們(父母/祖父母)對血糖飄動的緊張和焦慮,尤其是在夜間。目前由於醫療的持續進步,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不僅生活品質大幅度提昇外,其平均壽命也與正常人差距在10年以內,甚至幾乎一樣,在此祝福所有2~6歲的小朋友們,都能夠很快使用到這套系統,快樂成長。這項研究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糖尿病、消化和腎臟疾病研究所資助。

參考文獻:
1. R. Paul Wadwa, Zachariah W. Reed, Bruce A. Buckingham, Mark D. DeBoer, Laya Ekhlaspour, Gregory P. Forlenza, Melissa Schoelwer, John Lum, Craig Kollman, Roy W. Beck, Marc D. Breton. Trial of Hybrid Closed-Loop Control in Young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3; 388 (11): 991 DOI: 10.1056/NEJMoa2210834

註1:

第1型糖尿病,或稱青少年糖尿病,是糖尿病其中一種類型,原因是患者體內負責產生胰島素的胰臟β細胞遭自體免疫反應破壞,無法產生胰島素,導致血糖過高,因此也有人稱它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施打胰島素是維持患者性命所必需的,第1型糖尿病佔所有糖尿病病例的5%-10%,它一般於兒童和青壯年就會發病。

▲胰島素。(圖/潘懷宗提供)
▲圖1。(圖/潘懷宗提供)
圖1:小黑色圓圈為患者目前所偵測到的實際血糖值,虛線的中空小圓圈是人工智慧預測血糖值在下一個30分鐘內的估計值,最下面一列的柱狀圖,柱子的長短即代表打進體內胰島素劑量的多寡,在整個粉紅色的區域內,由於人工智慧電腦預知血糖會偏低,於是聰明的停止注射胰島素(Stops),進而順利的將血糖拉回到70 mg/dl以上(實心黑圓圈回升)。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別把GPT當減重教練!營養師揭「5大危險」訊號

別把GPT當減重教練!營養師揭「5大危險」訊號

AI減重話題正席捲網路,許多人紛紛嘗試利用 GPT 來規劃飲食與運動,甚至有「驚人瘦身成果」的案例在社群瘋傳,不過,營養師薛曉晶在粉絲專頁「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提醒,AI 並非完美教練,背後潛藏「5 大風險」,若沒留意,恐怕會讓健康亮紅燈。

2025年09月26日 12:07

川普祭藥品關稅100% 衛福部長分析2層面影響:75項藥價恐受衝擊

川普祭藥品關稅100% 衛福部長分析2層面影響:75項藥價恐受衝擊

美國總統川普再拋最新關稅政策!10月1日起將對所有品牌或專利藥品徵收100%關稅,至於我國藥品是否會受到衝擊?衛福部長石崇良今(26)日回應,初步瞭解本次措施不涉及原料藥與學名藥,對藥價與我國業者出口藥品影響相對減少;不過在進口面,還在專利期的進口藥盤點有75款屬於不可替代藥物,藥價可能受衝擊。

2025年09月26日 11:41

打「瘦瘦針」減肌更明顯 醫:還是要搭配飲食運動

打「瘦瘦針」減肌更明顯 醫:還是要搭配飲食運動

國內這陣子很流行「瘦瘦針」減重,部分使用者效果不錯,但不少人擔心會否連肌肉量也下降,對此,耳鼻喉科醫師許瑛倢在臉書引述國外研究指,任何減重法都會掉肌肉,減掉的體重中,平均約25%來自含肌肉在內的「去脂體重」,若用瘦瘦針,減肌可能更明顯,使用者要搭配飲食和運動,才能最大程度保肌。

2025年09月26日 11:15

健身醫親自實測 吃速食選對餐點血糖僅上升12

健身醫親自實測 吃速食選對餐點血糖僅上升12

麥當勞等速食在台灣深受歡迎,不過許多人也擔心吃多有礙健康。為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與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合作,針對多種麥當勞餐點搭配,實測餐前、餐後1小時的血糖變化,結果發現,漢堡搭配薯條等炸物的吃法,血糖值上升最多,超過先吃沙拉搭配非油炸雞的4倍,想健康的麥粉可多參考。

2025年09月26日 10:22

健康人吃魚油「無法降膽固醇」 醫:反提高心律不整風險

健康人吃魚油「無法降膽固醇」 醫:反提高心律不整風險

不少人習慣吃魚油保健,還認為可降膽固醇,但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在臉書引述國外權威研究指出,身體健康者若長期補充魚油,不僅無法降膽固醇,甚至可能增加心律不整與中風機率,提醒民眾多注意。

2025年09月26日 09:40

開發肝臟移植術後AI聊天APP 林口長庚團隊:24小時都可關照

開發肝臟移植術後AI聊天APP 林口長庚團隊:24小時都可關照

林口長庚醫院長期致力於肝臟移植及術後照護管理,迄今已累積1,640位肝臟移植個案的豐富實績,在國內居於領導地位。然,該院表示,手術的成功只是起點,真正的挑戰在於術後的長期照護,因此林口長庚醫院與長庚大學共同研發不受時間與場域限制的「肝臟移植術後AI聊天App」,讓病人擁有 「24小時隨身小幫手」。

2025年09月25日 23:59

宵夜最愛吃炸雞、珍奶?營養師教「3招」安心吃宵夜

宵夜最愛吃炸雞、珍奶?營養師教「3招」安心吃宵夜

台灣人愛吃宵夜,無論是夜市攤位上的鹽酥雞、薯條,還是速食店、便利商店的宵夜組合,往往一吃就停不下來,營養師張語希提醒,這些看似療癒的美食,其實暗藏「血糖陷阱」,長期下來不僅容易造成體重增加,更可能影響代謝與健康,她也分享3招祕訣,幫助血糖更穩定。

2025年09月25日 18:03

當毛孩腳步放慢飼主要跟上守護節奏 掌握3大重點幫助狗狗健康老化

當毛孩腳步放慢飼主要跟上守護節奏 掌握3大重點幫助狗狗健康老化

積極提倡「慢治療」,並專注高齡寵物健康照護的金信權醫師提醒,狗狗進入熟齡與老齡後,飼主不能只將牠的退化視為「自然老了」,而是要積極調整照護方式,包含飲食營養、行為觀察與定期健檢,才能讓毛孩在黃金歲月生活得更自在。

2025年09月25日 17:3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