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長期便祕、睡眠中大喊大叫 小心是「巴金森病」罹病警訊

▲巴金森病。(圖/照護線上)

作者: 劉育志 醫師

「根據研究,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能有四成到六成,都有心情低落、焦慮等問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巴金森暨動作障礙科敖瑀醫師指出,「曾經有位女性患者在用藥之後動作症狀明顯改善,但是每次回診的時候,沒講幾句話就會開始流眼淚。在進一步了解她感受到的壓力後,我們調整藥物,也邀請家屬一起了解巴金森病,化解誤會。」

另外在藥物方面,除了使用傳統的左多巴胺之外,也可以考慮加上多巴胺受體促效劑或其他機制之藥物,敖瑀醫師說,多巴胺受體促效劑能改善動作症狀,同時也對非動作症狀有幫助。後續,上述患者的反應良好,情緒有改善,且沒有明顯副作用。

敖瑀醫師說,「面對巴金森病,完整的溝通、家人的支持、與合適的藥物都非常重要!」

巴金森病人的核心症狀有三個,顫抖、緩慢、僵硬。敖瑀醫師指出,這幾個動作症狀會對日常生活造成許多不便,也會影響工作與社交。在診間觀察到,病人大多是因為覺得行動不便、動作變慢、姿勢僵硬而前來就診。

巴金森病除了上述動作症狀之外,還會出現非動作症狀,這些症狀甚至在動作症狀出現的十年到二十年之前,就漸漸出現。敖瑀醫師說,患者較常主動抱怨的是便祕、睡眠障礙、疼痛等,不過還有一些患者自己可能沒有注意到的非動作症狀,例如憂鬱、情緒起伏不定、焦慮、嗅覺改變等等。患者可能變得不愛出門、對原本的嗜好失去興趣,進食的口味改變,這些狀況要仰賴家屬日常的觀察,以及醫師在問診的過程中仔細評估。

巴金森病非動作症狀

在首次前來就診的患者中,若以巴金森病分期而言,大約是在第一至第二期之間,也就是多半是以單側症狀為主。敖瑀醫師說,現在醫療資訊發達,很多患者或家屬會自己上網查詢資料,因此多半可以在症狀還沒有太嚴重的時候就發覺。

但是有時候也會看到,患者因為同時合併有脊椎、骨關節等問題,或是內科疾病複雜,雖然出現巴金森病症狀,卻常常把症狀歸咎於這些問題,以至於到疾病較後期才到神經科門診就診。敖瑀醫師說,例如患者一直以來有五十肩,感覺肩膀一直很僵硬、抬不起來,治療了很久沒有顯著改善,後來才發現僵硬與行動不便,有一部份是來自於巴金森病;或是患者因為腰椎退化問題而行動不便,但開完刀後症狀仍未改善,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巴金森病導致。

由於非動作症狀可能比動作症狀更早出現,有時家屬反而比患者自身更可以觀察到,敖瑀醫師解釋,若有不明原因之嗅覺減退、睡覺的時候容易做噩夢大喊大叫、手舞足蹈以及長期的便秘等,就要特別注意,可能是巴金森病的非動作症狀。另外,早期患者可能不會明顯發現自己動作緩慢,但因為動作變得不流暢,原本出門要準備半小時,現在變成要一小時,或是在靜止的時候肢體出現顫抖、走路也容易跌倒,這些蛛絲馬跡都可以顯示患者已經有神經功能的異常。若有觀察到上述情況,建議可以至神經科門診就診。

免器材自我檢測,提早發現巴金森病

50歲以上民眾可以每個月利用手指操自我檢測,第一步是把右手五指張開,第二步是拇指與食指輕按25下,第三步是換成左手拇指與食指輕按25下。敖瑀醫師說,如果發現雙側手指的開合速度、手指開合幅度明顯不同,可至神經科就診,請醫師詳細評估。

及早治療巴金森病,幫助維持生活品質

巴金森病對患者與家屬會造成許多影響,無論是動作症狀或非動作症狀,都會導致生活品質顯著下降,敖瑀醫師說,早期介入治療,可以讓患者保有一定的生活品質,而且能讓這些動作症狀或非動作症狀所導致的併發症減少,例如跌倒造成骨折、腦出血等。巴金森病的動作症狀與非動作症狀,可以經由藥物來改善,常見的藥物有左多巴胺、多巴胺受體促效劑等。

敖瑀醫師說,臨床上會跟病人與家屬仔細討論,了解各種動作症狀造成的困擾程度,來決定藥物的劑量。每個人有其適合的劑量,通常在使用藥物時,能達到患者能夠接受、可以生活的流暢度,同時又沒有太明顯的副作用,是最理想的狀況。非動作症狀除了透過藥物改善外,有時候可以同時透過非藥物的治療,例如運動、復健、健康飲食、水分補充等等,來幫助改善。

「臨床上常遇到的狀況是,患者有時會自行調整藥物。」敖瑀醫師說,「可能是因為在外工作服藥不便,或是因為某些誤解而害怕持續吃藥。也有部分患者是覺得藥效不夠,而自行加量,其實是有危險性的。」

自行調整藥物可能導致藥效不足,使患者活動力較差、容易跌倒,可能無法參與運動或家庭活動,生活品質也會明顯下降。敖瑀醫師說,如果對藥物使用有疑問,建議要跟醫師討論,盡量不要自行調整劑量。

使用左多巴胺能夠有效改善動作症狀,但是也要留意動作併發症的出現,例如患者在靜止狀態時,會無法控制的扭動,或是突然走路走到一半無法動彈。敖瑀醫師說,每次回診時醫師會小心評估患者對於藥物的反應,以及患者自己感受到的改善程度,盡量在有足夠的藥效下,避免使用太高劑量的左多巴胺,並合併使用其他機轉的藥物,例如多巴胺受體促效劑、單胺氧化酶b抑制劑等等。

積極治療巴金森病,維持生活品質

巴金森病友的動作比較慢,外出就醫會比較不方便,敖瑀醫師說,若能就近治療,對患者與家屬都有好處,假使臨時有狀況,也可以馬上就診,讓醫師能夠及時評估並調整藥物的最佳劑量。

巴金森病患者食慾不好該如何協助?

腸胃道症狀是巴金森病患者常見的困擾,且可能出現惡性循環。敖瑀醫師說,患者常因為害怕跌倒就不敢去活動,而運動量降低會使腸胃蠕動變差,腸胃蠕動變差導致胃口不佳、吃得少、水喝不夠,使巴金森病造成的便祕加重,食慾又會更差,若身體狀況不佳,動作症狀也往往會加重。

面對這樣的惡行循環,建議將藥物調整到合適的劑量後,透過增加運動量來改善,可以安排適當的戶外活動、接受復健、增加散步時間等等。敖瑀醫師說,飲食方面可以盡量健康清淡,多喝水、增加纖維攝取,若胃口不佳,可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幫助患者達到足夠的進食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左多巴胺類藥物容易與蛋白質類食物(蛋、豆、魚、肉類)競爭吸收,所以餐前服用吸收較佳。

巴金森病是一漸進式之神經退化性疾病,對於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態,甚至是整個家庭的生活都帶來不小的衝擊。藉由及早診斷,詳細觀察自身的症狀,再與醫師配合,使用藥物幫忙,都能對患者的不適帶來改變。敖瑀醫師表示,希望患者不要諱疾忌醫,就醫時也可多主動與醫師討論病情及藥物效果,目前的醫療發展日新月異,醫師會使用最好的武器,陪您一起面對疾病。

原文連結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8日)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破解常見痠痛困擾」,邀請疼痛醫學權威、台大醫學院麻醉科名譽教授孫維仁醫師擔任主講人,他呼籲民眾重視自己身上的各種痛,別覺得小痛就不當一回事,並應透過營養補充、太極拳等方式好好養生,才能「無痛老化」。

2025年08月28日 19:59

八仙塵爆助傷患止痛「無人成癮」 孫維仁:治病也要治痛

八仙塵爆助傷患止痛「無人成癮」 孫維仁:治病也要治痛

今年是八仙塵暴10周年,那場災難造成近500名年輕人燒燙傷,重傷患者換藥過程宛如酷刑,而孫維仁醫師身為台灣麻醉醫學專家,當時力倡「止痛等於生命支持」,推動急診開放嗎啡不限量,結果成功協助大量傷患獲得充分鎮痛,且無人因此成癮,他的努力不僅實際造福民眾,也締造台灣醫療重要突破。

2025年08月29日 10:04

帶狀皰疹不只痛還恐害失智 孫維仁:疫苗是「最划算保險」

帶狀皰疹不只痛還恐害失智 孫維仁:疫苗是「最划算保險」

在東森健康講座中,孫維仁特別點名高齡族群,務必正視帶狀皰疹的風險。他指出,帶狀皰疹不僅會引發皮膚潰爛與水泡,更可能留下嚴重的神經痛,患者往往痛到無法入睡,更令人擔憂的是,根據國際研究,帶狀皰疹若未獲妥善治療,甚至會提升日後罹患失智症機率,民眾輕忽不得。

2025年08月29日 11:53

台大院長讚準衛福部長「是期待人選」 誇石崇良主動、有魄力

台大院長讚準衛福部長「是期待人選」 誇石崇良主動、有魄力

行政院公布「AI內閣2.0」,準衛生福利部長為現任健保署長石崇良,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今(29)日大讚石崇良是「期待的人選」,石在衛福部多年,對醫療生態、所遭遇的情境相當瞭解,且一直以來都主動解決問題、有魄力,堪稱模範官員;私底下個性也相當幽默,覺得他相當厲害。

2025年08月29日 11:47

林志玲、瑪丹娜墜馬臥床時間差很大 主治醫揭「快速下床」是關鍵

林志玲、瑪丹娜墜馬臥床時間差很大 主治醫揭「快速下床」是關鍵

不少民眾第一次聽聞孫維仁,是因他曾擔任藝人林志玲墜馬受傷的主治醫師。孫維仁在東森健康講座談到此經歷,並提及國際巨星瑪丹娜當時也發生落馬意外,但2人治療成果有明顯差異,一人臥床超過3個月,另一人僅數日便出院,除傷重程度之外,西方強調「快速下床」的觀念,也造成2人復原時間差很大。

2025年08月29日 11:17

35cm按摩棒從肛門闖入結腸超慘 羅東博愛免開刀取出創全台首例

35cm按摩棒從肛門闖入結腸超慘 羅東博愛免開刀取出創全台首例

宜蘭驚奇!一名20歲男子日前因不慎將一根長約35公分的矽膠情趣按摩棒插入肛門,導致異物深藏乙狀結腸,無法取出並引發下腹劇痛。緊急送往羅東博愛醫院後,醫療團隊在X光透視即時影像引導下,成功以大腸內視鏡結合特製器械,免開刀取出異物,創下全台首例經自然孔道(肛門)移除乙狀結腸大型異物的紀錄。

2025年08月29日 10:27

仙草茶不只消暑!中醫曝奇效「能預防痛風」 加2物冷底體質也能喝

仙草茶不只消暑!中醫曝奇效「能預防痛風」 加2物冷底體質也能喝

炎熱天氣來一杯仙草茶,不僅清涼解暑,還可能帶來健康好處。中醫師王大元表示,仙草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如酚酸、黃酮類及三萜類化合物,適量攝取有助降低血脂、穩定血糖、促進腸胃蠕動,甚至可能預防痛風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2025年08月29日 01:49

每天喝咖啡可降低死亡率 「正確杯數」曝光!

每天喝咖啡可降低死亡率 「正確杯數」曝光!

每日適量飲用咖啡,不只可提神,更可能延年益壽。桃園聯新運醫中心醫師吳易澄近日指出,根據近年來多項大型國際研究整合分析顯示,每日飲用2至3杯咖啡,與降低全因死亡率存在顯著相關性,平均可降低15%至17%的死亡風險,甚至可能延長健康壽命近1.8年。

2025年08月28日 20:36

石崇良談關稅衝擊盤點藥品韌性 再拋「藥局供應網」構想

石崇良談關稅衝擊盤點藥品韌性 再拋「藥局供應網」構想

行政院今日公布「AI內閣2.0」強調加速行動、有感施政,準衛福部長石崇良今(28)日談及首要任務,直接點名要審慎面對是關稅帶來影響,要盤點藥物供應、強化藥物韌性,其中最脆弱的是還在專利期進口藥品,已經盤點214項藥物,其中還有75至76項屬於必要藥物,爭取200億特別預算因應;另也正規劃建立藥品調度制度,提升社區供藥韌性。

2025年08月28日 20:31

石崇良喊最想解決「急診壅塞」 5措施拚分流、擴大住院量能

石崇良喊最想解決「急診壅塞」 5措施拚分流、擴大住院量能

準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今(28)日面對媒體談及最想解決的問題,本身是急診醫師的他首要點名「急診壅塞」,因為這與國內醫療韌性息息相關,將透過患者分流、強化家醫計劃、失能者照護區域聯防、居家照護擴大住院量能、改善護理人力等5大面向著手。

2025年08月28日 19:3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