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長期便祕、睡眠中大喊大叫 小心是「巴金森病」罹病警訊

▲巴金森病。(圖/照護線上)

作者: 劉育志 醫師

「根據研究,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能有四成到六成,都有心情低落、焦慮等問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巴金森暨動作障礙科敖瑀醫師指出,「曾經有位女性患者在用藥之後動作症狀明顯改善,但是每次回診的時候,沒講幾句話就會開始流眼淚。在進一步了解她感受到的壓力後,我們調整藥物,也邀請家屬一起了解巴金森病,化解誤會。」

另外在藥物方面,除了使用傳統的左多巴胺之外,也可以考慮加上多巴胺受體促效劑或其他機制之藥物,敖瑀醫師說,多巴胺受體促效劑能改善動作症狀,同時也對非動作症狀有幫助。後續,上述患者的反應良好,情緒有改善,且沒有明顯副作用。

敖瑀醫師說,「面對巴金森病,完整的溝通、家人的支持、與合適的藥物都非常重要!」

巴金森病人的核心症狀有三個,顫抖、緩慢、僵硬。敖瑀醫師指出,這幾個動作症狀會對日常生活造成許多不便,也會影響工作與社交。在診間觀察到,病人大多是因為覺得行動不便、動作變慢、姿勢僵硬而前來就診。

巴金森病除了上述動作症狀之外,還會出現非動作症狀,這些症狀甚至在動作症狀出現的十年到二十年之前,就漸漸出現。敖瑀醫師說,患者較常主動抱怨的是便祕、睡眠障礙、疼痛等,不過還有一些患者自己可能沒有注意到的非動作症狀,例如憂鬱、情緒起伏不定、焦慮、嗅覺改變等等。患者可能變得不愛出門、對原本的嗜好失去興趣,進食的口味改變,這些狀況要仰賴家屬日常的觀察,以及醫師在問診的過程中仔細評估。

巴金森病非動作症狀

在首次前來就診的患者中,若以巴金森病分期而言,大約是在第一至第二期之間,也就是多半是以單側症狀為主。敖瑀醫師說,現在醫療資訊發達,很多患者或家屬會自己上網查詢資料,因此多半可以在症狀還沒有太嚴重的時候就發覺。

但是有時候也會看到,患者因為同時合併有脊椎、骨關節等問題,或是內科疾病複雜,雖然出現巴金森病症狀,卻常常把症狀歸咎於這些問題,以至於到疾病較後期才到神經科門診就診。敖瑀醫師說,例如患者一直以來有五十肩,感覺肩膀一直很僵硬、抬不起來,治療了很久沒有顯著改善,後來才發現僵硬與行動不便,有一部份是來自於巴金森病;或是患者因為腰椎退化問題而行動不便,但開完刀後症狀仍未改善,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巴金森病導致。

由於非動作症狀可能比動作症狀更早出現,有時家屬反而比患者自身更可以觀察到,敖瑀醫師解釋,若有不明原因之嗅覺減退、睡覺的時候容易做噩夢大喊大叫、手舞足蹈以及長期的便秘等,就要特別注意,可能是巴金森病的非動作症狀。另外,早期患者可能不會明顯發現自己動作緩慢,但因為動作變得不流暢,原本出門要準備半小時,現在變成要一小時,或是在靜止的時候肢體出現顫抖、走路也容易跌倒,這些蛛絲馬跡都可以顯示患者已經有神經功能的異常。若有觀察到上述情況,建議可以至神經科門診就診。

免器材自我檢測,提早發現巴金森病

50歲以上民眾可以每個月利用手指操自我檢測,第一步是把右手五指張開,第二步是拇指與食指輕按25下,第三步是換成左手拇指與食指輕按25下。敖瑀醫師說,如果發現雙側手指的開合速度、手指開合幅度明顯不同,可至神經科就診,請醫師詳細評估。

及早治療巴金森病,幫助維持生活品質

巴金森病對患者與家屬會造成許多影響,無論是動作症狀或非動作症狀,都會導致生活品質顯著下降,敖瑀醫師說,早期介入治療,可以讓患者保有一定的生活品質,而且能讓這些動作症狀或非動作症狀所導致的併發症減少,例如跌倒造成骨折、腦出血等。巴金森病的動作症狀與非動作症狀,可以經由藥物來改善,常見的藥物有左多巴胺、多巴胺受體促效劑等。

敖瑀醫師說,臨床上會跟病人與家屬仔細討論,了解各種動作症狀造成的困擾程度,來決定藥物的劑量。每個人有其適合的劑量,通常在使用藥物時,能達到患者能夠接受、可以生活的流暢度,同時又沒有太明顯的副作用,是最理想的狀況。非動作症狀除了透過藥物改善外,有時候可以同時透過非藥物的治療,例如運動、復健、健康飲食、水分補充等等,來幫助改善。

「臨床上常遇到的狀況是,患者有時會自行調整藥物。」敖瑀醫師說,「可能是因為在外工作服藥不便,或是因為某些誤解而害怕持續吃藥。也有部分患者是覺得藥效不夠,而自行加量,其實是有危險性的。」

自行調整藥物可能導致藥效不足,使患者活動力較差、容易跌倒,可能無法參與運動或家庭活動,生活品質也會明顯下降。敖瑀醫師說,如果對藥物使用有疑問,建議要跟醫師討論,盡量不要自行調整劑量。

使用左多巴胺能夠有效改善動作症狀,但是也要留意動作併發症的出現,例如患者在靜止狀態時,會無法控制的扭動,或是突然走路走到一半無法動彈。敖瑀醫師說,每次回診時醫師會小心評估患者對於藥物的反應,以及患者自己感受到的改善程度,盡量在有足夠的藥效下,避免使用太高劑量的左多巴胺,並合併使用其他機轉的藥物,例如多巴胺受體促效劑、單胺氧化酶b抑制劑等等。

積極治療巴金森病,維持生活品質

巴金森病友的動作比較慢,外出就醫會比較不方便,敖瑀醫師說,若能就近治療,對患者與家屬都有好處,假使臨時有狀況,也可以馬上就診,讓醫師能夠及時評估並調整藥物的最佳劑量。

巴金森病患者食慾不好該如何協助?

腸胃道症狀是巴金森病患者常見的困擾,且可能出現惡性循環。敖瑀醫師說,患者常因為害怕跌倒就不敢去活動,而運動量降低會使腸胃蠕動變差,腸胃蠕動變差導致胃口不佳、吃得少、水喝不夠,使巴金森病造成的便祕加重,食慾又會更差,若身體狀況不佳,動作症狀也往往會加重。

面對這樣的惡行循環,建議將藥物調整到合適的劑量後,透過增加運動量來改善,可以安排適當的戶外活動、接受復健、增加散步時間等等。敖瑀醫師說,飲食方面可以盡量健康清淡,多喝水、增加纖維攝取,若胃口不佳,可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幫助患者達到足夠的進食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左多巴胺類藥物容易與蛋白質類食物(蛋、豆、魚、肉類)競爭吸收,所以餐前服用吸收較佳。

巴金森病是一漸進式之神經退化性疾病,對於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態,甚至是整個家庭的生活都帶來不小的衝擊。藉由及早診斷,詳細觀察自身的症狀,再與醫師配合,使用藥物幫忙,都能對患者的不適帶來改變。敖瑀醫師表示,希望患者不要諱疾忌醫,就醫時也可多主動與醫師討論病情及藥物效果,目前的醫療發展日新月異,醫師會使用最好的武器,陪您一起面對疾病。

原文連結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今(26日)下午將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小鹿亂撞: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特別邀請國內心臟醫學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相關知識,幫助大眾了解如何維護心臟健康,《ETtoday健康雲》也將直播講座精彩內容。

2025年03月26日 09:03

肝基會走入嘉義阿里山鄉!逾300人接受保肝篩檢「6人轉診」

肝基會走入嘉義阿里山鄉!逾300人接受保肝篩檢「6人轉診」

肝病一直是我國國病,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仍有7000多人死於肝癌,5000多人死於肝硬化。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持續推動腹部超音波檢查,今(19)日深入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村衛生室,幫原民朋友做免費肝病、癌症指數抽血篩檢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有超過300人接受檢查,更發現6名需轉診進一步治療民眾,希望達到根除肝病的目標。

2025年04月19日 19:15

「扭傷難好、傷口久不癒」竟都是肥胖惹禍 醫曝原因:恐惡性循環

「扭傷難好、傷口久不癒」竟都是肥胖惹禍 醫曝原因:恐惡性循環

一名28歲女性BMI長期處於過重,嘗試過針灸埋線、減肥食譜都瘦不下來,加上護理工作高壓讓她報復性飲食,體重攀至人生巔峰,某次意外扭傷發現自己腳傷拖很久沒好,小傷口也不容易癒合,醫師示警,這些其實都是肥胖衍生症狀,但卻被當成日常生活的不適感,逐漸累積恐導致更嚴重的慢性病。

2025年04月19日 18:43

他快速減重20公斤!腹部超音波一看「膽結石大又多」 醫解析原因

他快速減重20公斤!腹部超音波一看「膽結石大又多」 醫解析原因

肥胖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問題根源,減重有助於恢復健康,不過肝膽胃腸科醫師提醒,短時間快速減重可能會增加膽結石風險!近期就有一名50多歲脂肪肝的患者,原本體重超過100公斤而接受減重療程,短時間內就瘦下20公斤,沒想到定期半年回診做腹部超音波卻發現,膽結石變得又多又大。

2025年04月19日 16:21

馬鈴薯變綠了?  廚師警告「最好直接丟掉」:恐食物中毒

馬鈴薯變綠了?  廚師警告「最好直接丟掉」:恐食物中毒

馬鈴薯是不少家庭餐桌上常見的食材,不過你是否曾在烹調前發現馬鈴薯表面泛著淡淡的綠色,心中產生疑問,「這樣還能吃嗎?」近日專業廚師Papuchan對此做出說明,吸引大量網友回應。

2025年04月19日 15:35

春季濕熱女性「私密處」問題就診多 醫揭日常保養秘訣4招一次看

春季濕熱女性「私密處」問題就診多 醫揭日常保養秘訣4招一次看

春天天氣溫暖潮濕,讓女性私密處問題就診增加,婦產科醫師分享春季私密處保養4大原則,包含內褲應該選擇透氣材質,避免悶熱,下身正確清潔避免過度搓洗,也應該避免久坐習慣讓私密處乾爽,最後可以多攝取富含益生菌、花青素等食物也會有幫助。

2025年04月19日 13:21

「過度成就者」總是忙計畫下件事!以為成功=安全 休息反而恐慌

「過度成就者」總是忙計畫下件事!以為成功=安全 休息反而恐慌

過度成就者相信:我的成就即是我。我如果可以做到更多,達到所有的目標,盡可能地高效多產,並確保每個人都知道,就能免於被批評、評價和拋棄。我的價值完全建立在個人成就,以及人們如何看待我的成就和成績之上。「過度成就者」的腦中只想著一件事:成就=安全與愛。

2025年04月19日 12:05

穀雨來到濕氣重!過敏、腸胃不適找上門 中醫傳授除濕消水腫秘訣

穀雨來到濕氣重!過敏、腸胃不適找上門 中醫傳授除濕消水腫秘訣

明天將迎來穀雨,春季最後一個節氣,中醫師指出,穀雨後大氣的濕度及溫度兩相提升,濕邪及熱邪也將交織作亂,可能原有的腸胃不適會加劇、呼吸器官相關問題也會演變成皮膚搔癢、打噴嚏、氣喘咳嗽等過敏反應。養生方面建議可以透過藥膳、茶飲食補排除濕氣,多按豐隆穴、三陰交穴、太衝穴等3穴位也有助穀雨時期保養,擺脫體內的陳舊濕氣,維持身體正常代謝運作。

2025年04月19日 11:44

海鳥寶寶「塑膠腦」現失智症狀 專家曝人類風險:日常3行為慎防

海鳥寶寶「塑膠腦」現失智症狀 專家曝人類風險:日常3行為慎防

塑膠製品使用便利,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然而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大量攝食塑膠的海鳥寶寶,腦部竟出現類似人類失智症的神經退化疾病的表現。專家表示,雖然這項結果還無法直接推論到人類身上,但是過往研究已經證實塑膠微粒會堆積在人體,尤其是腦部,相關風險不容忽視。

2025年04月19日 11:00

暈倒了「掐人中」有用嗎? 重症醫:恐釀更大傷害!正確做法曝光

暈倒了「掐人中」有用嗎? 重症醫:恐釀更大傷害!正確做法曝光

民眾在街頭遇見他人突然昏倒時,第一反應往往可能是掐人中,試圖讓患者清醒過來。然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示警,這樣的行為不僅無效,更可能延誤搶救時間,甚至對患者造成更大傷害。

2025年04月19日 10:1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