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便祕、睡眠中大喊大叫 小心是「巴金森病」罹病警訊

▲巴金森病。(圖/照護線上)

作者: 劉育志 醫師

「根據研究,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能有四成到六成,都有心情低落、焦慮等問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巴金森暨動作障礙科敖瑀醫師指出,「曾經有位女性患者在用藥之後動作症狀明顯改善,但是每次回診的時候,沒講幾句話就會開始流眼淚。在進一步了解她感受到的壓力後,我們調整藥物,也邀請家屬一起了解巴金森病,化解誤會。」

另外在藥物方面,除了使用傳統的左多巴胺之外,也可以考慮加上多巴胺受體促效劑或其他機制之藥物,敖瑀醫師說,多巴胺受體促效劑能改善動作症狀,同時也對非動作症狀有幫助。後續,上述患者的反應良好,情緒有改善,且沒有明顯副作用。

敖瑀醫師說,「面對巴金森病,完整的溝通、家人的支持、與合適的藥物都非常重要!」

巴金森病人的核心症狀有三個,顫抖、緩慢、僵硬。敖瑀醫師指出,這幾個動作症狀會對日常生活造成許多不便,也會影響工作與社交。在診間觀察到,病人大多是因為覺得行動不便、動作變慢、姿勢僵硬而前來就診。

巴金森病除了上述動作症狀之外,還會出現非動作症狀,這些症狀甚至在動作症狀出現的十年到二十年之前,就漸漸出現。敖瑀醫師說,患者較常主動抱怨的是便祕、睡眠障礙、疼痛等,不過還有一些患者自己可能沒有注意到的非動作症狀,例如憂鬱、情緒起伏不定、焦慮、嗅覺改變等等。患者可能變得不愛出門、對原本的嗜好失去興趣,進食的口味改變,這些狀況要仰賴家屬日常的觀察,以及醫師在問診的過程中仔細評估。

巴金森病非動作症狀

在首次前來就診的患者中,若以巴金森病分期而言,大約是在第一至第二期之間,也就是多半是以單側症狀為主。敖瑀醫師說,現在醫療資訊發達,很多患者或家屬會自己上網查詢資料,因此多半可以在症狀還沒有太嚴重的時候就發覺。

但是有時候也會看到,患者因為同時合併有脊椎、骨關節等問題,或是內科疾病複雜,雖然出現巴金森病症狀,卻常常把症狀歸咎於這些問題,以至於到疾病較後期才到神經科門診就診。敖瑀醫師說,例如患者一直以來有五十肩,感覺肩膀一直很僵硬、抬不起來,治療了很久沒有顯著改善,後來才發現僵硬與行動不便,有一部份是來自於巴金森病;或是患者因為腰椎退化問題而行動不便,但開完刀後症狀仍未改善,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巴金森病導致。

由於非動作症狀可能比動作症狀更早出現,有時家屬反而比患者自身更可以觀察到,敖瑀醫師解釋,若有不明原因之嗅覺減退、睡覺的時候容易做噩夢大喊大叫、手舞足蹈以及長期的便秘等,就要特別注意,可能是巴金森病的非動作症狀。另外,早期患者可能不會明顯發現自己動作緩慢,但因為動作變得不流暢,原本出門要準備半小時,現在變成要一小時,或是在靜止的時候肢體出現顫抖、走路也容易跌倒,這些蛛絲馬跡都可以顯示患者已經有神經功能的異常。若有觀察到上述情況,建議可以至神經科門診就診。

免器材自我檢測,提早發現巴金森病

50歲以上民眾可以每個月利用手指操自我檢測,第一步是把右手五指張開,第二步是拇指與食指輕按25下,第三步是換成左手拇指與食指輕按25下。敖瑀醫師說,如果發現雙側手指的開合速度、手指開合幅度明顯不同,可至神經科就診,請醫師詳細評估。

及早治療巴金森病,幫助維持生活品質

巴金森病對患者與家屬會造成許多影響,無論是動作症狀或非動作症狀,都會導致生活品質顯著下降,敖瑀醫師說,早期介入治療,可以讓患者保有一定的生活品質,而且能讓這些動作症狀或非動作症狀所導致的併發症減少,例如跌倒造成骨折、腦出血等。巴金森病的動作症狀與非動作症狀,可以經由藥物來改善,常見的藥物有左多巴胺、多巴胺受體促效劑等。

敖瑀醫師說,臨床上會跟病人與家屬仔細討論,了解各種動作症狀造成的困擾程度,來決定藥物的劑量。每個人有其適合的劑量,通常在使用藥物時,能達到患者能夠接受、可以生活的流暢度,同時又沒有太明顯的副作用,是最理想的狀況。非動作症狀除了透過藥物改善外,有時候可以同時透過非藥物的治療,例如運動、復健、健康飲食、水分補充等等,來幫助改善。

「臨床上常遇到的狀況是,患者有時會自行調整藥物。」敖瑀醫師說,「可能是因為在外工作服藥不便,或是因為某些誤解而害怕持續吃藥。也有部分患者是覺得藥效不夠,而自行加量,其實是有危險性的。」

自行調整藥物可能導致藥效不足,使患者活動力較差、容易跌倒,可能無法參與運動或家庭活動,生活品質也會明顯下降。敖瑀醫師說,如果對藥物使用有疑問,建議要跟醫師討論,盡量不要自行調整劑量。

使用左多巴胺能夠有效改善動作症狀,但是也要留意動作併發症的出現,例如患者在靜止狀態時,會無法控制的扭動,或是突然走路走到一半無法動彈。敖瑀醫師說,每次回診時醫師會小心評估患者對於藥物的反應,以及患者自己感受到的改善程度,盡量在有足夠的藥效下,避免使用太高劑量的左多巴胺,並合併使用其他機轉的藥物,例如多巴胺受體促效劑、單胺氧化酶b抑制劑等等。

積極治療巴金森病,維持生活品質

巴金森病友的動作比較慢,外出就醫會比較不方便,敖瑀醫師說,若能就近治療,對患者與家屬都有好處,假使臨時有狀況,也可以馬上就診,讓醫師能夠及時評估並調整藥物的最佳劑量。

巴金森病患者食慾不好該如何協助?

腸胃道症狀是巴金森病患者常見的困擾,且可能出現惡性循環。敖瑀醫師說,患者常因為害怕跌倒就不敢去活動,而運動量降低會使腸胃蠕動變差,腸胃蠕動變差導致胃口不佳、吃得少、水喝不夠,使巴金森病造成的便祕加重,食慾又會更差,若身體狀況不佳,動作症狀也往往會加重。

面對這樣的惡行循環,建議將藥物調整到合適的劑量後,透過增加運動量來改善,可以安排適當的戶外活動、接受復健、增加散步時間等等。敖瑀醫師說,飲食方面可以盡量健康清淡,多喝水、增加纖維攝取,若胃口不佳,可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幫助患者達到足夠的進食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左多巴胺類藥物容易與蛋白質類食物(蛋、豆、魚、肉類)競爭吸收,所以餐前服用吸收較佳。

巴金森病是一漸進式之神經退化性疾病,對於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態,甚至是整個家庭的生活都帶來不小的衝擊。藉由及早診斷,詳細觀察自身的症狀,再與醫師配合,使用藥物幫忙,都能對患者的不適帶來改變。敖瑀醫師表示,希望患者不要諱疾忌醫,就醫時也可多主動與醫師討論病情及藥物效果,目前的醫療發展日新月異,醫師會使用最好的武器,陪您一起面對疾病。

原文連結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他腹痛拖好久! 醫檢查「大腸小腸包一團」

他腹痛拖好久! 醫檢查「大腸小腸包一團」

外科醫師陳榮堅分享,一名患者因劇烈腹痛還發高燒,被送到急診,檢查發現右下腹有一大團像是膿包的東西,因發炎太嚴重,導致大腸和小腸包成一團,住院將近10天才出院。醫師提醒,如果及早就醫治療,就不會拖到必須開刀這麼嚴重的地步。

2025年10月28日 06:40

女臉麻牙齦痛...看錯科2次 耳鼻喉醫一查竟是乳癌!

女臉麻牙齦痛...看錯科2次 耳鼻喉醫一查竟是乳癌!

一名四十多歲女性出現左側臉頰及下唇麻木、牙齦刺痛等症狀,長達三個多月遲遲未改善。她輾轉求診牙科與神經內科,接受包括腦部核磁共振等檢查,卻始終無法找出原因。最終在耳鼻喉科進一步檢查下,意外發現是乳癌轉移至下頷骨,導致神經受壓所引起的罕見病例。

2025年10月27日 19:36

宜蘭3歲半女童未開口說話 羅東博愛醫院半年治療逆轉發展

宜蘭3歲半女童未開口說話 羅東博愛醫院半年治療逆轉發展

家住宜蘭的女童瑄瑄(化名)因語言發展遲緩,至3歲半仍未開口說話,日常互動反應也明顯比同齡兒童慢。原本由阿嬤帶大的瑄瑄因傳統觀念「大隻雞慢啼」未及時接受治療,但在鄰居提醒下,阿嬤意識到問題,隨即帶瑄瑄至羅東博愛醫院復健科就診。經過半年語言、物理及職能治療介入,瑄瑄已能簡單數數,語言及動作發展逐漸改善。

2025年10月27日 17:22

中醫將「開放超音波」 全台已62名中醫師受訓

中醫將「開放超音波」 全台已62名中醫師受訓

國內將開放中醫師使用超音波檢查!新任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蘇守毅今(27)日表示,目前全台已經有62位中醫師加入相關的超音波醫學會,是未來主要輔助工具,包括像針炙時的安全深度指引、辨別病人是否單純腹痛等,會以免費服務為主。衛福部中指出,這部分因涉及相關醫師團體的共識,後續會再召開會議確認。

2025年10月27日 15:18

這波A流超凶猛!醫曝多起惡化成大白肺:10天就「轉院到天堂」

這波A流超凶猛!醫曝多起惡化成大白肺:10天就「轉院到天堂」

目前國內流感疫情處於流行期,加上換季時節氣溫變化明顯,呼吸道病毒恐更加活躍。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今(27日)發文呼籲住院病人,若醫師評估可以安全出院,就趕緊安排別再戀棧,因為他已經看到不只一位不願出院的高齡患者感染A型流感了。

2025年10月27日 14:19

回味幸福!慈院特調「魔法泡泡」 癌末病人感受吃的記憶

回味幸福!慈院特調「魔法泡泡」 癌末病人感受吃的記憶

在重陽節敬老佳節前夕,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團隊經過近一年的測試與研發,在10月27日推出全新研發成果「魔法泡泡」,專為因吞嚥功能退化、無法進食的長者與重症病人設計,藉由將飲品轉化為安全可入口的「味覺泡泡」,讓他們重新感受「吃」的溫度與記憶。

2025年10月27日 13:06

每天適量喝黑咖啡 獲多項研究認證護肝效果

每天適量喝黑咖啡 獲多項研究認證護肝效果

你是不是幾乎每天都要喝咖啡?根據最新研究,咖啡不只能讓你精神抖擻,還可能幫你的肝臟加分!

2025年10月27日 12:32

醫學中心「兒科」人才難留 北榮:今年4名總醫師都留不住

醫學中心「兒科」人才難留 北榮:今年4名總醫師都留不住

社群平台上出現「台大兒童醫院徵小兒加護病房(PICU)主治醫師」徵人文章,引發網友熱議「兒科醫師時薪僅900元」。對此,北榮院長陳威明今日表示,相關新聞都有密切關注,兒科確實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他也提到,今年院內4個總醫師大都留不下來,都要出去開業,但這也不是壞事,重要的是培養更多兒科人才。

2025年10月27日 12:1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