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吃含硒食物緩解不適 醫師:延緩骨質流失提升代謝力



圖、文/NOW健康 楊芷晴

更年期是男女人生過程必經階段,體內荷爾蒙分泌開始逐漸減少,同時也容易導致身心理引發其他不適,除了評估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必要性,也可透過適當補充正確的營養素以改善症狀。其中,微量元素「硒」與身體抗氧化力息息相關,適當補充足夠的硒能改善疲勞、延緩骨質流失、調節甲狀腺及提升代謝力等,有助緩解更年期不適。

甲狀腺和性腺相互協調 補充活性硒元素有助緩解更年期不適

荷爾蒙(又稱激素)是負責傳遞身體各器官之間訊息的一種化學物質,由內分泌腺所製造,而體內會製造荷爾蒙的腺體器官有腦下垂體、甲狀腺、副甲狀腺、腎上腺、胰腺、卵巢及睪丸。尤其女性從青春期開始、月經來潮,一直到更年期,都深受女性荷爾蒙影響,適時適量的荷爾蒙有助於維持身體功能的正常運作。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家醫科主治醫師、台灣生物等同性荷爾蒙學會理事長唐雲華醫師表示,一般人年過40歲後,荷爾蒙腺體就會開始萎縮、老化,分泌逐漸減少,與更年期有關主要是性腺,包括睪丸和卵巢,像是男性荷爾蒙如睪固酮,女性荷爾蒙如雌激素和黃體酮分泌就會減少。更年期階段若補充足量的硒,能保護性腺,荷爾蒙分泌相對較充足,有助延緩衰退老化。

男女性更年期症狀不一定相同,也並非所有症狀都會發生。常見症狀如容易疲勞、骨骼肌肉流失較快、因身體代謝變慢而易發胖,甲狀腺功能低下導致情緒低落。適當補充足量硒,可調節蝕骨細胞不過於活躍、維持正常代謝等,能有效改善前述疲勞倦怠、骨質疏鬆、肥胖…等問題。

另外,甲狀腺和性腺是互相協助、調節的,更年期女性常見甲狀腺荷爾蒙分泌失調,出現低下、不足,新陳代謝率也變差,情緒也受影響,透過硒元素能提升活性硒蛋白保護甲狀腺,調節甲狀腺荷爾蒙活性,更年期問題也能獲得改善。

活性硒蛋白能保護荷爾蒙腺體 進而減少荷爾蒙耗損

人體必需的眾多微量元素中,硒在免疫系統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硒無法在人體直接作用,必須轉換成活性硒蛋白,參與輔助人體各系統抗氧化、生殖、排毒、免疫調節、抗自由基和甲狀腺荷爾蒙代謝作用。

唐雲華醫師指出,適當補充微量元素硒,能透過活性硒蛋白(Selenoproteins)中的去碘酶(Deiodinase)調節甲狀腺荷爾蒙活性。硒蛋白GPX(Glutathione Peroxidase)能保護荷爾蒙腺體,避免被自由基攻擊、降低發炎作用,進而減少自體免疫抗體的產生與荷爾蒙的耗損;去碘酶則調節甲狀腺荷爾蒙活性,減少甲狀腺發生過度運作或效率不彰的問題,避免甲狀腺功能失調。

10大含硒食物公開 腸胃功能不佳者這樣補充精準吸收

唐雲華醫師說明,活性硒蛋白在身體有2大功能,一是減少調節自由基、降低發炎;另一則是透過與肝臟製造的穀胱甘肽合作,協助身體進行解毒。根據研究指出,若人體的硒不足,較容易出現發炎現象,而長期慢性發炎嚴重可能導致癌症。

根據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每日的硒建議攝取量,一般成人每天55微克,若有慢性發炎者攝取100至200微克都在安全範圍,每天攝取上限不要超過400微克即可。日常可從10大硒含量較高的食物中攝取,依序為:巴西堅果、鮪魚、大比目魚、沙丁魚、火腿、蝦、牛排、牛肝、雞肉和雞蛋,至於如何正確搭配適量補充則建議諮詢專業人員。

最後,唐雲華醫師也提醒,如果飲食不均衡、腸胃功能消化較差,無法透過食補;或是有慢性發炎、感染,孕婦、曾接受心臟手術或經抽血檢查發現體內硒濃度不足者,建議可選擇口服或營養點滴來補充活性硒。尤其腸胃功能不好的患者,透過營養點滴補充硒營養素,能有效精準吸收轉化為活性硒蛋白,提高身體免疫力與復原能力。

更多NOW健康報導
▸每4分19秒有1人罹癌 10大癌症肺癌擠下大腸癌首居冠
▸便秘不能只吃膳食纖維! 營養師推清腸排毒法則防便秘

關鍵字: NOW健康 更年期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280萬糖友失智風險翻倍 專家:曾發生低血糖更要注意

280萬糖友失智風險翻倍 專家:曾發生低血糖更要注意

糖尿病患者愈來愈多,醫界估計全台可能已有280萬人。因應今天世界糖尿病日,台灣神經學學會在臉書提醒,糖友的失智風險比多數人想像更高,相較一般人,發生血管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分別增2.4 倍、1.6 倍,如曾出現低血糖,未來失智機率也會加倍,糖友平常務必注意控糖,以免認知功能不知不覺流失。

2025年11月14日 11:21

人工生殖法草案已送政院 國健署長:應尊重代孕者隱私

人工生殖法草案已送政院 國健署長:應尊重代孕者隱私

近期男同志代孕爭議不斷,有男同志赴美國代孕還上傳孕母生產過程畫面,更傳出身份疑似為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國健署署長沈靜芬今日出席活動受訪回應,《人工生殖法》修法草案已經送行政院,內容是有納單身女性、女同志,修法主要重點在於強調「女性自主權」,至於爭議事件,沈靜芬不予評論,但強調應該尊重代理孕母本身的隱私。

2025年11月14日 10:58

醫PO「代理孕母無碼私密照」 台北慈濟:私領域行為、已加強關懷

醫PO「代理孕母無碼私密照」 台北慈濟:私領域行為、已加強關懷

一名男同志分享赴美尋求代孕經歷,還公開上傳孕母生產過程的無碼畫面,引發網友眾怒。該名同志遭起底,疑似是台北慈濟醫院現職骨科醫師。對此,院方今上午表示,醫師於個人社群媒體發布言論,為該醫師私領域個人行為,應妥善面對與處理;醫院已啟動關懷機制,對此同仁進行關懷輔導。

2025年11月14日 10:41

膝蓋卡可能是肌少症 醫教1招測肌力:不扶東西能連續站起5次

膝蓋卡可能是肌少症 醫教1招測肌力:不扶東西能連續站起5次

民眾若發感覺膝蓋卡卡,常會想是否老了、關節退化,但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分享,根據最新研究,膝關節退化患者其實約25%合併有肌少症,所以當膝蓋不適,有可能是肌肉量不足,才導致膝蓋吃不消,關節未必已退化,平常可進行「不扶東西連續站起來5次」小測試,有助及早發現肌力衰退。

2025年11月14日 10:03

早餐常見肉品「藏致癌物」 毒性與香菸同級!專家示警

早餐常見肉品「藏致癌物」 毒性與香菸同級!專家示警

許多人早餐常吃的培根與火腿,恐怕潛藏健康危機。粉專「韋恩的食農生活」近日引述英國科學家觀點指出,「立法規定培根像香菸一樣加上致癌警語,你贊同嗎?」英科學家呼籲應在這類加工肉品的包裝上加貼健康警語標籤,提醒消費者當中可能含有致癌化學物質「亞硝酸鹽」,其危險性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與香菸、石棉同級的第一類致癌物。

2025年11月13日 20:33

恐怖藥物過敏她全身長水泡險死 就醫才知免疫系統「整組壞了」

恐怖藥物過敏她全身長水泡險死 就醫才知免疫系統「整組壞了」

一場嚴重的藥物過敏,竟可能是長期免疫系統風暴的開端。台中榮總最新研究發現,因藥物引發的罕見重症「史帝文強生症候群(SJS)」與「毒性表皮溶解症(TEN)」,並非單純的短期過敏,患者在康復後,罹患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等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竟比一般人高出5.6倍。這項全球首創的大數據研究,已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Allergy》。

2025年11月13日 17:39

門諾醫院最後拼圖!中西醫整合中心啟用 全人醫療新里程

門諾醫院最後拼圖!中西醫整合中心啟用 全人醫療新里程

花蓮醫療再添整合新動能!門諾醫院日前舉行「中醫科與中西醫整合中心啟用典禮」,象徵醫療服務邁向全人照護的新階段。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在致詞宣示「花蓮中西合療元年」正式開始,門諾醫院的加入,讓花蓮在中西醫協作領域再下一城,也為偏鄉醫療注入嶄新的希望。

2025年11月13日 17:37

藍委提補充保費改革「一招480億進帳」 石崇良眼睛一亮

藍委提補充保費改革「一招480億進帳」 石崇良眼睛一亮

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補充保費改革方向,引發存股族反彈,還因未事先和金管會徵詢惹議。國民黨立委賴士葆今(13)日幫忙出招,提出補充保費收取天花板直接取消「無上限」,健保一下可以進帳4千多億,追問石崇良敢不敢得罪有錢人?石崇良當場笑回「聽到都眼睛一亮」,他表示將朝此方向細算看看,「我這次學會了,要先跨部會協調。」

2025年11月13日 16:1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