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老人癡呆無藥治!WHO建議4招顧腦 少吃肉多用橄欖油

9nong/shutterstock

▲WHO建議4招顧腦。(9nong/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國際編譯/郭家和

「老人癡呆」失智症無藥治 WHO提出5項建議

失智、失能等健康危機,將是邁入高齡化社會後的台灣,必然要面對的重大衝擊。眾所熟知的「老人癡呆」包括阿茲海默症與中風引起的血管性失智症等,都可能嚴重影響中、高齡的退休生活,然而當前科學界仍無實驗有效的失智症藥物,可用於「治療」腦退化病症,民眾唯有透過生活習慣預防失智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在上月公佈了最新的預防失智建議。

《CNN》報導資料指稱,目前失智症仍無有效治療方法,估計全球有五千萬人正面臨失智風險。WHO於近日發布了最新的降低失智風險建議報告,建議民眾定時運動、戒煙、減少酒量、控制血壓、健康飲食,其中飲食建議又舉出以地中海飲食法為範例。比較特別的是,世界衛生組織呼籲不要隨意服用維生素B、維生素E等補充劑來作為預防認知障礙與失智症的方法。

愛丁堡大學腦科學中心失智研究計畫主持人Tara Spires-Jones教授指出,失智症確實有遺傳方面的影響,但絕大多數的人都可以利用上述的生活習慣來降低未來的失智風險,尤其是在出現任何認知障礙甚至感官退化症狀前,適當增加平日的運動量,是目前減少老人癡呆症發生機率方法中,最有明顯證據的一項。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每年有1000萬起新發生的失智症病例,在2050年時這個數字將增加至兩倍。世界衛生組織提醒,長者失智與失能將影響整個家庭的運作,也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預計在2030年時全球每年用於失智症的經費將高達2兆美元。

地中海飲食法要這樣吃 營養補充品被警告別亂用

WHO在這份長達78頁的報告中表示,定時運動、戒煙、減少酒精攝取,以及健康均衡的飲食是預防失智症的重要關鍵。尤其是地中海飲食法:大量植物性食物攝取、少量肉類,最重要的是使用橄欖油,這些飲食策略可以有助於減少認知障礙發生。該項報告指稱,地中海飲食是目前研究顯示最有助於認知功能的膳食方式,不過必須是在長期進行下才有效果,若只是偶一為之,則起不到太大作用。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民眾注意自己的身體數值與三高問題,報告中指出,體重、血壓、罹患糖尿病、血脂肪異常和不正常的膽固醇水平,都可能增加失智症發生。該報告也警告,不要任意使用各種補充劑如維他命B群、抗氧化劑、Omega3補充劑、銀杏補充劑等營養食物當作防止認知障礙與失智症的手段。諾丁漢大學失智症中心主任Tom Dening指出,除非臨床上醫師建議攝取,否則一般人不需要特別使用這些補充劑。

不過,學界對於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報告也有其他聲音,如倫敦大學老年身心醫學教授Robert Howard就認為,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活動中,有些措施對降低失智症風險的科學證據並不全面,建議民眾維持有益身心的生活作息,同時也要注意心血管健康。Howard教授解釋,對心臟健康有益的舉動通常也對大腦健康有幫助,讓心血管維持健康對預防認知障礙亦有相當影響性。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特定品項加熱菸核可上市 屏東衛生局嚴格執法無假期

特定品項加熱菸核可上市 屏東衛生局嚴格執法無假期

近日有加熱菸通過審查核准上市販售,屏東縣政府衛生局提醒,核准僅是「符合最低法規要求」,絕非「無害認證」或「安全證明」。

2025年11月18日 12:55

研究揭苦味可強化記憶 專家建議:讀書前吃4格黑巧克力

研究揭苦味可強化記憶 專家建議:讀書前吃4格黑巧克力

求考試順利未必要拜文昌君,吃黑巧克力也許就能奏效。食品專家楊世煒(韋恩)在臉書分享日本芝浦工業大學一項研究,指黑巧克力的苦味能在1小時內啟動大腦記憶系統,使短期記憶更快轉為長期記憶,關鍵在其多酚成分能引發海馬迴中正腎上腺素急速升高,有助大腦在短時間內提高辨識能力。

2025年11月18日 11:42

馬來西亞進口「結球萵苣」芬普尼超標 9680kg邊境退運銷毀

馬來西亞進口「結球萵苣」芬普尼超標 9680kg邊境退運銷毀

食藥署今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產品,其中有一批自馬來西亞進口的「結球萵苣」檢出農藥「芬普尼」殘留超標,總計9,680公斤全數退運或銷毀,並針對輸入業者調整為逐批查驗。

2025年11月18日 11:15

瘦瘦針停打1年體重回彈14% 醫:沒有減重法「做一次撐一輩子」

瘦瘦針停打1年體重回彈14% 醫:沒有減重法「做一次撐一輩子」

最近瘦瘦針藥物「猛健樂」的減重效果備受討論,不過也有人擔心停藥後,體重會不會快速彈回?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分享一項大型臨床試驗結果,發現停藥後1年,體重約反彈14%,雖未完全回到治療前狀態,但也證明瘦身有如馬拉松,沒有任何減重法能「做一次撐一輩子」。

2025年11月18日 10:57

心臟病警訊不只胸痛 醫曝女性「楊朵症候群」5症狀:肩背痛小心

心臟病警訊不只胸痛 醫曝女性「楊朵症候群」5症狀:肩背痛小心

昨起天氣轉涼,有心血管病史者要提高警覺。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今於臉書提醒,女性的心血管疾病常被忽視,但其死亡風險其實高於乳癌,不少人因症狀不典型而延遲就醫,這些患者被稱為「楊朵症候群」病例,主要不適並非胸悶、胸痛,而是肩痛、背痛、噁心、喘或極度疲倦,民眾須注意。

2025年11月18日 10:15

年輕人大腸癌暴增 醫揭「45%患者首個症狀」

年輕人大腸癌暴增 醫揭「45%患者首個症狀」

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指出,幾年前大腸癌還被視為中老年疾病,但近年醫學界震驚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分享「最容易被忽略的五大腸道警訊」,包括大便中有血、排便習慣改變、體重莫名下降、腹痛腹脹、貧血卻找不到原因,而45%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

2025年11月18日 06:51

仁愛鄉精英牙醫醫療站啟用!就診省1小時車程...12/2起可預約

仁愛鄉精英牙醫醫療站啟用!就診省1小時車程...12/2起可預約

南投縣幅員遼闊、各種醫療資源明顯匱乏,如全縣只有88家牙醫診所,牙醫師也未超過 200位;縣政府衛生局與南投縣牙醫師公會及臺中市牙醫師公會合作推動「仁愛鄉精英牙醫醫療站」及「中寮鄉北中寮牙醫醫療站」,今日揭牌啟用,為完善南投縣偏鄉醫療再跨進一大步。

2025年11月17日 19:48

溫差大「幼兒氣喘」爆高發期!發作年齡逐年下降 兒醫曝症狀警訊

溫差大「幼兒氣喘」爆高發期!發作年齡逐年下降 兒醫曝症狀警訊

隨著秋冬接近,兒科醫師提醒,氣候溫度轉換下,日夜溫差變化成了隱形威脅,「幼兒型氣喘」正進入高發期,值得家長關注的是,幼兒氣喘發病年齡因現今生活習慣因素正逐年下降,以往常見於3、4歲以後確診的氣喘病,現在也有不到1歲就發作。醫師建議,久咳不癒、餵食困難出現嘔吐、活動力差都是關鍵警訊,若長期曝露空污環境更會刺激呼吸道,呼籲新手爸媽要重視。

2025年11月17日 16:4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