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有風走路無風!解尿伴隨空氣聲和殘渣 當心嚴重腸炎

▲解尿伴隨空氣聲和殘渣當心腸炎。(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排尿有風請當心!20歲李姓大學生近來解尿常覺得解不乾淨還伴隨空氣聲及殘渣,就醫初步研判腹部疑似因腫瘤問題導致小號難解,經轉診至三軍總醫院準備手術,但術前接受電腦斷層影像檢查,但檢查結果比對症狀表現卻並非典型腫瘤,進一步進行小腸鏡檢查,發現小腸末端已嚴重狹窄與潰瘍,這才確診為克隆氏症

三軍總醫院胃腸肝膽科黃天祐醫師說明,健康的膀胱不存在空氣、殘渣及細菌,排尿出現空氣聲是重要警訊,當腸道持續發炎,可能與周邊器官形成瘻管,導致排廢路徑錯亂,而上述患者就是腸炎情況嚴重,使原本不相通的腸道與膀胱,卻因發腸炎穿孔形成瘻管相通,這個連外道路使腸內空氣及糞便殘渣於是排入膀胱,因而導致解尿有風及殘渣;若是瘻管發生在女性患者的腸道與陰道間,陰道恐出現異常分泌物,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克隆氏症可能導致腸道瘻管

確診不易 須終生治療的重大傷病

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都屬於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於20至40 歲族群,致病原因不明,目前已知和自體免疫、基因、環境等因素有關。黃天祐醫師進一步說明指出,克隆氏症患者從口腔到肛門都可能發炎,發炎部位呈跳躍性,以小腸或大腸是最常被侵犯部位,初期可能以反覆腹瀉、腹痛、血便、營養不良及體重變輕等症狀表現,若未即時就醫治療,還可能併發多種共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學業及人際關係,且需要終生接受治療以控制疾病,也因而列為重大傷病之一。

黃天祐醫師回憶,曾經有位醫院同仁因反覆性腸阻塞急診多次,最終經過腹部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小腸腫脹、發炎,進一步進行小腸鏡檢查,這才確診為克隆氏症,算一算從症狀出現到確診,前前後後過了好幾年,而且當時已經出現腸道狹窄症狀,必須藉由手術切除部分腸道,所幸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病情獲得穩定控制。

不只腸道發炎,還有多種共病

內外交迫 腸道外症狀可能早於腸道症狀

黃天祐醫師說,發炎性腸道疾病屬於自體免疫疾病,除了腸道本身出現病徵外,還可能波及其他器官,部分患者會出現關節炎、虹彩炎、膿皮症等腸道外症狀,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腸道外症狀比腸道症狀更早出現,因此前後到骨科、皮膚科、眼科就診,輾轉奔波多時才確診是發炎性腸道疾病,也可見這個疾病的多樣性,使得患者確診大不易。

黃天祐醫師分享,臨床曾收治一位二十多歲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初期因為兩側腳踝都化膿而住院,分別有十幾公分傷口,外表看似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給予抗生素治療,但治療效果始終不佳,經切片檢查後,才確診是潰瘍性腸道疾病引起的腸道外共病「膿皮症」,所幸經過治療,腸道發炎獲得控制後,皮膚化膿的狀況也跟著改善。

治療關鍵 黏膜癒合才能「腸」治久安

現有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包括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及生物製劑。其中,類固醇能抑制發炎反應,但長期使用可能出現高血壓、骨質疏鬆、血糖不易控制、易感染等副作用,因此常用於疾病急性期,直到患者急性症狀緩和;如患者疾病症狀使用傳統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可能使用生物製劑以緩解腸道發炎,以降低復發、手術及併發共病的風險。

黃天祐醫師醫師呼籲,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多為年輕族群,常處於課業或事業打拼階段,部分患者以為腸道症狀緩解就是疾病獲得控制,因而中斷治療、不再回診,對此,黃天祐醫師提醒,藉良好的醫病溝通,搭配遵循醫囑、定期追蹤、持續治療,使治療達到大腸黏膜癒合的理想目標,才是穩定控制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關鍵,倘若治療變成「自」療,任意停藥,恐讓疾病復發或突然惡化,讓病情變得更加複雜也更難以控制,導致得不腸失的結果。

參考資料:

1. Abraham C and Cho J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N Engl J Med. 2009 Nov 19;361(21):2066-78.

2. Ramos GP and Papadakis KA. Mechanisms of Diseas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Mayo Clin Proc. 2019 Jan;94(1):155-165.

3. Seyedian SS, et al. A review of the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J Med Life. 2019 Apr-Jun;12(2):113-122.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炎」之過早!約四至五成發炎性腸道疾病 症狀緩解改善但腸仍處發炎狀態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近年兩岸情勢緊張,中共頻繁軍演,民間也開始準備避難包,而三軍總醫院身為台灣軍醫體系核心,如何在軍事與醫療之間取得平衡,備受關注。對此,院長陳元皓表示,三總不只是戰時後盾,平時更是民眾健康的重要依靠,將積極導入智慧醫療、推廣民防教育,期許能帶領三總更加深入軍心與民心。

2025年11月01日 09:23

「上翹GG」愛愛更舒服? 醫揭真相

「上翹GG」愛愛更舒服? 醫揭真相

泌尿科醫師黃冠鈞表示,聽說上翹GG惹人愛?越彎真的越舒服?評價因人而異。他也提醒,陰莖若過度彎曲,可能導致性交時疼痛,亦可能增加陰莖骨折的風險。

2025年11月06日 07:42

台大兒醫拍影片揭真實醫療場景 「兒科才有的風景」盼找回初心

台大兒醫拍影片揭真實醫療場景 「兒科才有的風景」盼找回初心

因為少子化、醫療環境惡化等衝擊,國內兒科醫師人力拉警報,台大兒童醫院今(5)日召開記者會推出首部兒童醫療短片「只有兒科才有的風景」,透過醫師與病友家庭的故事,盼喚起社會對兒科醫療價值的重新理解與支持。吳爸爸的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幾度經歷生死難關,他感動直言「連醫師都沒有放棄,我們作為爸爸媽媽,更不會放棄。」

2025年11月05日 19:46

40歲以下糖尿病增逾2成 醫界籲提高「含糖飲料稅」

40歲以下糖尿病增逾2成 醫界籲提高「含糖飲料稅」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今天(5日)發表最新《台灣糖尿病年鑑》,並提出減糖建言。專家指出,年輕人喝含糖飲料越來越多,現在40歲以下族群糖尿病發生率增加25%,政府應借鏡英國、南非、新加坡等國經驗,實施包裝上營養警示圖文和提高含糖飲料稅。

2025年11月05日 18:08

補充保費「利息、股利、租金」年結2萬就要繳 480萬人受影響

補充保費「利息、股利、租金」年結2萬就要繳 480萬人受影響

股票族、房東的補充保費避不掉了!衛福部長石崇良接受專訪時拋出「補充保費」收取將有3大變革,現行門檻為單筆逾2萬元就源扣繳,為了杜絕拆單規避保費,將針對利息、股利、租金3項目的補充保費改採「年度結算制」,預估影響480萬人,可為健保增加財務約1至200億。

2025年11月05日 15:02

北市3處UCC「假日開診到午夜」 3類不適症狀皆可看

北市3處UCC「假日開診到午夜」 3類不適症狀皆可看

衛福部在11月開始試辦「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UCC)」,台北市的點設置由北市聯合醫院協助執行。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在假日若遇有「呼吸道症狀(發燒、感冒、頭暈、頭痛及暈眩)、腸胃不適症狀(腹瀉、嘔吐及腹痛)及輕度外傷傷口處理」,都可先前往看診。

2025年11月05日 14:47

新北爆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無關其他縣市群聚「感染源待釐清」

新北爆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無關其他縣市群聚「感染源待釐清」

新北市爆登革熱疫情!疾病管制署今(5)日公布新北市新增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為居住新北市汐止區60多歲女性,目前了解個案潛伏期無國內外旅遊史,主要活動地點為住家,研判為本土病例,且與國內其他縣市群聚無關,感染源待釐清。

2025年11月05日 14:07

「麻醉狀態」是眼皮手術自然關鍵 陳建宗:術中要能即時調整

「麻醉狀態」是眼皮手術自然關鍵 陳建宗:術中要能即時調整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逆齡相關手術,演講後面對民眾提問「為什麼有些人做完眼皮手術很不自然?」,他強調,很多人怕痛會選擇舒眠麻醉,但上眼皮是動態的,其實應該採局部麻醉,才能在術中及即時調整。

2025年11月05日 13:2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