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對糖尿病前期缺乏警覺,誤以為只是血糖偏高不會對健康造成太大影響。醫師示警,在糖尿病前期,罹患血管性失智症 (VD) 的風險,就比血糖正常者高出54%。換句話說,就算血糖只是略為升高,也可能增加未來認知功能退化的風險。
2025年06月28日 11:10:00
國內每年培養醫學生人數總量管控為1300名,但因為教育部今年6月核定清華、中興、中山等3校學士後醫學系從公費生轉一般生,且招生名額合計增至105名,引發醫界不滿,直言逾越原有總量管制原則。衛福部長邱泰源今(28)日受訪強調,長久以來立場均為「堅守醫學生1300名額上限」,將會再與教育部了解、溝通。
2025年06月28日 10:09:00
許多女性對黑眼圈感到苦惱,但以往無有效方法消除,所幸另一個美容大敵「 脂肪」,近年竟成了「掃黑」新武器。醫師表示,國外研發出「奈米脂肪療法」,能厚實眼周皮膚、提升循環,從根本解決問題,改善率可達8成,且效果能維持數年,是治療黑眼圈的重要選擇。
2025年06月28日 09:13:00
國內每年醫學生培養人數總量管控,傳出因為教育部同意清華、中興、中山三校學士後醫學系從公費生改自費一般生,各自有35名員額,讓基層醫師團體不滿,直言逾越原有總量管制原則。教育部今(27)日回應,所屬14所學校在115學年度醫學系一般生名額,仍然沒有超過1300名的管制總量。
2025年06月27日 19:58:00
減肥話題永不退燒,但現代人面對減重總是「說的比做的多」!《街訪突即隊》這次再度走上街頭,與路人暢談減重話題,驚覺大家對於肥胖與健康的認知,其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2025年06月27日 18:21:00
台中一名30歲吳小姐喜歡游泳、潛水,兩年前自己右側乳房摸到類似QQ球的腫塊,原本不以為意,未料近半年發現腫塊變大、且不只一顆,今年四月就醫進一步追蹤檢查,發現右側乳房竟有四顆1.3公分到3.2公分腫瘤,雖診斷為良性腫瘤,但擔心過大腫瘤轉為惡性腫瘤,決定摘除。醫師提醒,發現腫塊還是要立即就醫,不管是良性或惡性腫瘤都應該及早掌握病況,定期追蹤或及時治療。
2025年06月27日 17:43:00
最近在日本健身圈掀起熱議的「鮪魚罐頭減脂法」,成為許多忙碌上班族與健身愛好者的瘦身新寵。不過,這一罐看似平凡的食材,真的能幫助體重控制嗎?根據日本《Women's Health》報導,擁有管理營養師資格的麻生れいみ老師就指出,「關鍵不在吃多少,而是怎麼選、怎麼吃才真正有效!」
2025年06月27日 16:37:00
新冠疫苗不再是全民公費接種!疾病管制署今(27)日宣布,今年秋冬公費新冠疫苗接種對象調整限縮為10類,並於10月1日起兩階段開打,對象包含50歲以上族群、學齡前幼兒、孕婦、醫療防疫人員、高風險對象等適用,也就是說,未來6歲至49歲一般健康民眾將不再有公費新冠疫苗可打。
2025年06月27日 15:00:00
國內急診壅塞問題嚴峻,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今(27)日再拋對策,健保共擬會昨通過給付「門診靜脈抗生素注射」,初步預估每年約2萬人可從住院轉門診接受治療,讓病房利用可以更有效率,真正收治重症病人,讓急診候床情況得到改善,對民眾來說方便性提升,還能節省健保經費約3億元。
2025年06月27日 14:43:00
流感、新冠疫情流行,診所近期發燒的患者持續高居不下。台中大甲宏光診所近來就發現一名8歲男童被家長帶到診所就醫,檢測發現竟確診A型、B型流行性感冒及新冠病毒,在3病毒夾擊之下,人已經高燒39度兩天。宏光診所院長何鍾德表示,近來不少類似案例,個案都是數種病毒合併感染,也顯示社區這3種病毒型的高度傳染力,提醒家長注意。
2025年06月27日 13:06:00
國內醫學生總量控管,長年來員額以1300名為基準,不過11大基層醫師團體今(27)日發佈聲明指出,教育部於今年6月同意清華、中興、中山等三校之學士後醫學系,從公費生改為自費一般生,且招生名額由原23名調增為35名,國防醫學系自總量管制忽略不計,將使醫學生供給逼近1600人,南韓醫師罷工的殷鑒不遠,疾呼教育部應儘速邀集衛生福利部與醫界代表共同研商。
2025年06月27日 12:33:00
隨著醫療進步、感測技術導入、AI發展,外骨骼機器人已成為智慧復健的重要工具,幫助患者更有效率地恢復功能,並提升復健訓練精準度。
2025年06月27日 11:38:00
一名80多歲患者因為跌倒送醫,檢查發現患者腦部有硬腦膜下血腫,是先前跌倒造成的舊傷引發癲癇,後續緊急移除血塊才保住一命。醫師指出,這是典型因跌倒引發的惡性循環,呼籲六十五歲以上民眾要注意,平均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年會跌倒一次,如撞到頭,一定要到神經內科檢查,才不會因愈發狀況容易跌倒。
2025年06月27日 11:10:00
「選擇安寧是對自己寬容、對家人的溫柔」連純慧女士分享已故父親連振坤醫師在台大醫院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故事,他2年前確認罹患腦癌且腫瘤達7.5公分大,接受手術當日就表達「如果復發絕對不再開刀治療」,要接受安寧與器捐。父親生前形象瀟灑帥氣,不願接受徒勞無功的治療甚至讓自己不成人形,經過安寧病房20天充滿尊重、細心的照護下,最後如他所想,漂亮且乾淨的離世。
2025年06月26日 20:48:00
今年53歲的Amanda2年前確診早期三陰性乳癌,接獲醫院通知當街大哭,想到自己經歷人工生殖辛苦生下的雙胞胎才5歲,晚上便寫下遺書,還把帳戶密碼留給丈夫。她仍盼能陪孩子長大,毅然自費逾200萬接受免疫藥物輔助治療,迄今預後良好。健保署6月擴大給付免疫療法納早期三陰性乳癌,她感謝這項政策,可給更多人活下來的機會。
2025年06月26日 18:49:00
「量血壓」是醫界相當推薦的生活保健習慣,但不少民眾會疑惑血壓忽高忽低,到底要怎麼判斷異常徵兆?對此,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指出,其實血壓有「晝夜變化」是正常的,通常會白天高晚上低,但如果早晚都沒有差距,就要警覺可能有異常。
2025年06月26日 18:24:00
天氣忽冷忽熱、氣壓起伏不定,加上工作與生活節奏的劇烈變化,不少人在進入六月後,都會開始出現提不起勁、情緒低落的狀況。根據《朝日新聞》報導,這正是俗稱的「六月病」,雖非正式醫學名詞,卻是每年此時日本診間常見的身心困擾。
2025年06月26日 17:46:00
退化性椎間盤疾病、脊椎滑脫治療所需的「特殊功能及材質脊椎間體護架(CAGE)」自費使用價格昂貴,健保署今(26)日表示,健保會已通過CAGE可以自付差額方式納入健保給付,健保會出總費用的20%,患者自付80%以減少負擔,新制預估下半年上路,1年約1萬人次受惠,健保新增支出約2.5億元至3億元。
2025年06月26日 17:46:00
小毛病也可能導致大危機!一名男子經常感到疲累且全身痠痛,每天都感覺沒睡,工作難以專注,時間超過半年,檢查才發現罹患由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 EBV)所引起的「慢性疲勞症候群」,EB病毒最常透過唾液傳染,多數人感染後會痊癒,但該病毒會終生潛伏在體內,當免疫系統弱勢,便造成疲勞與慢性免疫失調,甚至是鼻咽癌。
2025年06月26日 16:43:00
當生命走到最後階段,安寧緩和醫療照護可減輕病人痛苦,也讓家屬可以好好道別,但衛福部相關統計顯示,國人臨終接受安寧療護仍以癌症病人為主,非癌病人占比僅有23%,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程劭儀分析卡關原因,包含非癌疾病末期難以定義以及家屬仍難接受;目前國際間陸續對可執行安寧的非癌疾病訂定準則,包含心衰竭、COPD、失智等3疾病已經有所依循。
2025年06月26日 16: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