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新藥在國內開打了!台北榮總今上午也開打院內首針,個案是一名58歲患者,屬於年輕型失智症。北榮表示,目前院內已經有10多名患者在等候新藥治療。
2025年06月24日 15:35:00
隨著年齡增長,水晶體和睫狀肌的調節能力逐漸變差、失去彈性,就像相機鏡頭失去自動對焦功能,使得看「近物」時特別吃力,再加上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普及與高度依賴,長時間過度用眼,讓現代人的眼睛提早老化,老花發生的年齡層逐漸下降,甚至35歲就可能出現。
2025年06月24日 15:29:00
近期腸病毒疫情加劇,南投縣衛生局指出,因母乳曾被證實可能含有腸病毒,衛福部疾管署建議嬰兒未滿三個月時,授乳母親若有腸病毒感染之虞,宜停止哺餵母乳,期間可協助新生兒母親維持泌乳,待病癒後再恢復母乳哺育。
2025年06月24日 14:49:00
新冠疫情過高峰仍持續流行!疾病管制署今(24)日公布上周國內確認新冠併發重症117例、死亡39例,死亡創今年單周新高。重症個案方面,有一起北部1歲女童出現發燒、呼吸急促,急診就醫診斷哮吼且新冠確診,重症一度住進加護病房。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疫情緩降但仍在高原期,預期8月初才會脫離流行。
2025年06月24日 14:44:00
免疫系統也能練起來!基因醫師張家銘透露,免疫系統可透過「訓練型免疫」強化,關鍵在於日常生活的正確刺激。例如攝取β-葡聚糖(如燕麥、香菇)能提升免疫細胞記憶力,適度運動可優化其代謝效率,而輕微感染或壓力反而能幫免疫細胞留下「戰鬥記憶」,「像是流感病毒會讓肺部的巨噬細胞變得更強,未來更能預防肺癌的發展。」
2025年06月24日 14:42:00
腸病毒疫情升溫!疾病管制署今(24)日公布上周確認1起腸病毒重症,個案為中部4歲女童,發病後陸續出現咳嗽、流鼻水、發燒、雙腿痠痛、走路變慢、頭痛、無法正常蹲下等症狀,第四度就醫時住院,檢查疑似有橫斷性脊髓炎且有左手和右小腿神經異常,收住加護病房,最後確認染伊科病毒11型併急性肢體無力,國內7年來首見。
2025年06月24日 14:02:00
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布邊境查驗最新結果,其中有一批「家福股份有限公司」輸入產地為西班牙的「美乃滋」,被檢出防腐劑超標,全數依規定退運或銷毀。
2025年06月24日 13:55:00
有網友在臉書爆料,指桃園市某高中的一名主任,常在上百人群組中,上傳高中女學生參加學校活動穿短褲或活動照片,然後還發問「要看高中妹子嗎?」引發網友撻伐,桃園市議員黃瓊慧接獲爆料後怒斥該名男老師簡直就是「意淫」女學生,非常令人生氣;市府教育局今(24)日表示,將召開開性平會時並啟動調查,另請學校依教師法相關規定,審議是否對該教師採取停聘等措施。
2025年06月24日 13:51:00
不少人都有以下經驗:睡覺時雙手往上擺舉過頭,但早上醒來時,整條手臂發麻到動彈不得,要等上好幾分鐘才能慢慢恢復;治療師指出,這並非單純的「睡姿不正」,而是手臂裡的重要神經通路被壓到,待變換姿勢、按摩後大多可緩解,不過若歷時太久,仍有可能造成神經損傷。
2025年06月24日 12:11:00
日本人通勤時間長、又習慣快步行走,因此逐漸發展出一套有系統的步行節奏訓練,成為忙碌都市人最實用的「間歇式健走」,因此在日劇場景、地鐵通勤中都可以看到「邊走邊瘦」的生活日常,「間歇式健走」就是「快走」與「慢走」反覆交替進行,短短10分鐘就能對肌肉施加不同程度的壓力,能打造易瘦體質。
2025年06月24日 12:07:00
日前一名中年婦女因蚊蟲叮咬引起搔癢難耐,除過度搔抓外,也認為大蒜辛辣、刺激有消毒作用,便將大蒜搗成泥塗抹在叮咬處,反倒引起極度疼痛不適,前往皮膚科門診就醫求助,發現叮咬處已出現一片紅腫發炎,局部細菌感染潰瘍,險些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2025年06月24日 11:34:00
一名75歲女性,因為認知與記憶功能顯著退化,四年前開始接受失智症治療,但病情持續惡化,已無法記得子女名字,且行動力衰退須仰賴輪椅代步,甚至進食時也無法順利張口或咀嚼。後續尋求中醫協助,評估為中重度失智症並採取針灸輔助治療,一年多後能夠簡單口語對答,也可配合刷牙與進食,在他人扶持下可短距離行走,生活品質改善。
2025年06月24日 11:33:00
近期有高中生因學習歷程造假遭大學「退貨」,日前又有準台大生「科展抄襲」被撤獎,錄取恐有變數。對此,一名多次參與醫學系申請入學甄審的教授坦言,看到某些履歷令人「震懾」,感覺像舉辦的是烹飪證照基礎課程,報名者經歷卻寫著「必比登餐廳主廚」,各界應思考教育制度是否已過度強調量化成果。
2025年06月24日 10:06:00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女生最困擾的三條「腺」,包括乳腺、甲狀腺、汗腺,每條都與女性健康息息相關;汗腺是調節體溫的默默英雄,卻常讓人尷尬。
2025年06月24日 07:41:00
基因醫師張家銘提醒,同一顆水果,切片吃比打果汁喝更健康,孩子大腦發育不能承擔的甜蜜負擔,「吃水果≠喝果汁,這之間的差別比您想像的還大」;更可怕的是,如果這些果糖是從媽媽那裡來的(懷孕或哺乳期),一樣會影響小孩;此外,打成果汁一個大問題發生了,小膠質細胞這群負責清掃孩子大腦的清潔工,會被果糖「催眠」。
2025年06月24日 07:16:00
癌症已連續43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其中「肺癌」更是再次榮登癌王!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指出,有些人以為不抽菸就不會罹患肺癌,但他舉例一名年輕媽媽因擔心抽油煙機會吵到小孩,因此炒菜都不會開,結果在咳嗽半年後,竟被診斷為為第四期肺癌。
2025年06月23日 18:02:00
有「車模界林志玲」封號的蔡語芯,因嚴重失眠上個月到一美診所施打俗稱「牛奶針」(丙泊酚)的舒眠針後,當場陷入昏迷,歷經19天搶救後,在本月12日拔管宣告死亡。對此,腎臟科醫師分享更厲害的「保健品」,他看了成分表後大吃驚,「7成機率可立刻入眠」。
2025年06月23日 16:55:00
「博愛座」名字要走入歷史了!立法院今通過《身障權法》第53條修正草案,博愛座確定要更正為「優先席」,原先規定的「老弱婦孺」對象也確定刪除。
2025年06月23日 15:29:00
耳鼻喉科醫師蔡明劭近期分享一起個案,台北市一名30多歲男子,近日面色憔悴、聲音沙啞的前來門診,一開口就說自己「感冒了一個月都還沒好」。男子自述藥吃了數十包、醫師看過不只一位,但整體病情卻毫無起色。目前症狀已嚴重到每天晚上咳得像鬧鬼一樣,不但咳到喉嚨乾裂、聲音沙啞,連痰都像滔滔江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25年06月23日 14:57:00
隨著腸病毒進入流行高峰,小兒心臟科醫師黃斯煒近日於臉書分享一段門診經歷,提醒家長「腸病毒非同小可」,並指出部分家長對於腸病毒的嚴重性認知不足,可能因此錯過防治與就醫時機。
2025年06月23日 14: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