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是沉默殺手 長期反覆發炎恐肝硬化、肝癌上身

肝癌是國人第2大癌症死因,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國人死因統計報告指出,108年肝癌共造成7,881人死亡。醫師表示,肝癌的形成超過5成與B型肝炎有關,因此防治肝癌應先搶救B肝。

鼾聲雷動當心猝死風險倍增 止鼾雷射重拾好眠

打鼾一直是許多人共有的夢靨,不僅打鼾者自己深受其苦,枕邊人或家人也連帶受累,嚴重者甚至造成婚姻問題、家庭失和。一夜未能好眠的王太太一早哀怨的對王先生說,昨晚在他的雷動鼾聲中,一路醒著到天亮;本身有打鼾問題的鄭先生,因為睡眠品質不好,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會引發頭痛問題。

中秋節烤肉避免腸胃炎 醫師提醒4重點要注意

隨著中秋佳節即將來臨,不少民眾仍會選擇居家燒烤或於燒烤店內用應景過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部陳祖儀醫師表示,往年在中秋連假期間,急診總會湧入大量腹痛、腹脹、上吐下瀉的腸道急症患者,提醒民眾享受美食的同時,亦須留意食安問題,以免樂極生悲。

卵巢癌確診多晚期治療棘手 阻止腫瘤血管新生延長存活

在罹患卵巢癌的病患中,國外有近7成的病患晚期才確診,台灣也有近5成的病患診斷時已是第3、4期,因此,伴隨而來的就是高治療難度。1名60多歲婦人,2年前因覺得呼吸喘就醫檢查,沒想到竟確診卵巢癌末期,在積極治療下接受開刀、化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維持性治療,目前沒有復發跡象。

大小番茄有學問! 專家:大番茄是蔬菜、小番茄是水果

番茄是水果家族,還是蔬菜幫嗎?臺北農產臉書官方粉絲專頁公布答案,許多網友直呼「長知識了!」,原來依照大小來區分,大番茄(牛番茄)是蔬菜,而是聖女小番茄則算是水果,但不管水果或是蔬菜,都是營養健康的天然食材。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80歲的陳阿嬤(化名),本身患有慢性C型肝炎,因無症狀便未定期追蹤。數個月前,陳阿嬤腹部不適前往社區醫院檢查,不幸確診為肝癌晚期,爾後轉診至高醫附醫接受治療照護。

夏日高山氣溫涼爽是陷阱 超強紫外線可能「烤」成番薯

隨著疫情微解封,外出踏青的民眾也日益增加,台中市張姓婦人日前揪團挑戰合歡東峰,原本成功攻頂後開心下山,回家後竟發現纖纖玉手秒變乳豬手,全身發燙更是十分難受,同仁戲稱「美魔女媽媽變身紅孩兒」,醫師提醒,高山地區紫外線強烈,外出必備防曬4寶,不僅預防曬傷,也能降低罹患皮膚癌風險。

讓失眠降級? 4方法幫你走出焦慮

這2個多月大家努力在家防疫,進行自主封城,醫院一般門診就診人數明顯減量,但也觀察到擁有焦慮情緒和失眠問題的病人卻逐漸增加。

這3類肝癌不適合手術切除 健保給付標靶藥物來助陣

「林醫師,我爸已經90歲了,但檢查出肝癌晚期,該怎麼辦……」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移植外科主任林毅志醫師回想,近年子女推著年邁父母就診的場景漸增,因台灣人口高齡化,癌症好發年齡之中位數也逐漸提升。

「只有自己聽得見」 專業醫師5重點讓你認識耳鳴

耳鳴是種只有自己聽得見、外界聽不到的聲音,即使向他人訴說,這種困擾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偏偏耳鳴又經常是長期症狀,深深影響病患的睡眠及生活品質,症狀輕則自行痊癒,重則要有「8年抗戰」的心理準備,該如何對抗耳鳴,在飲食、作息、用藥,甚至保持情緒和緩等各方面都必須保持耐心。

啤酒敷臉可以縮毛孔? 皮膚科醫師揭縮小毛孔最佳方

高溫炎熱,來罐冰啤酒,頓時沁涼,有人則拿用啤酒沾化妝棉,敷在臉上,認為酒精加酵母菌能夠讓皮膚毛孔縮小,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這只是表演性質,看似花俏,但無助於改善膚質。

失智長輩疫情在家運動不可少 物理治療師示範6組動作

隨著三級警戒持續延長,失智症病友無法前往失智據點活動,加上長期居家無法外出,對於家屬形成很大的照顧壓力。

背包太重可能會椎間盤突出 醫師4建議幫背部減壓

後背包是許多人外出的好幫手,白天揹著筆電上班、晚上帶著運動服上健身房、假日帶孩子出門……等,後背包不但容量大,還能空出雙手做其他事,非常實用;加上雙肩負重設計,避免可能的身體歪斜問題。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惡化快 醫師分享最新合併療法

素有「長壽癌」之稱的攝護腺癌,通常癌細胞進展、擴散較慢,早期症狀不明顯,但研究發現有些癌友屬於高風險類型,發現時已經有骨頭轉移,甚至於其他臟器轉移,若不及早積極治療,恐嚴重影響生活的品質。

定期肝癌檢查仍罹患晚期肝癌 醫呼籲雙管齊下才正確

從事業務的張先生,時常需應酬喝酒,本身又是B肝帶原者,雖然公司年年安排健檢抽血驗癌症指數,卻未合併搭配肝臟超音波檢查。本身已是高危險族群的張先生,某次健檢因抽血數值異常飆升超過20,趕緊進行進一步檢查才發現肝臟早已長數顆腫瘤,且已發生轉移。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太凶猛 治療超前部署延長存活期

攝護腺癌是男人的常見癌症,因為發展病程比較緩慢,有「最友善的癌症」之稱。然而,泌尿科醫師提醒,攝護腺癌早期發現、治療,雖然都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不過少數惡性度較大、癌症進展與轉移相當快速,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白內障要放到熟了再手術? 醫生破解迷思

根據統計,台灣50歲以上的人有六成患有白內障,70歲以上長者更有高達九成有白內障!白內障所造成的視力退化是威脅老年族群生活品質的常見眼疾,但你以為年輕就跟白內障絕緣嗎?

液體OK繃超便利 醫生提醒這些情況不適合使用

小王日前騎機車,為閃過對向違規超車的計程車而摔跤,小腿出現大面積擦傷,且受傷皮膚表面夾雜著許多髒東西,因為趕著上班,忍痛騎到辦公室,同事幫忙使用液體OK繃,不料,傷口持續紅腫疼痛,至急診掛號,才知處置方法錯誤。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醫師提醒1關鍵重點

彰化基督教醫院全方位乳房腫瘤中心主任陳達人教授呼籲,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已超越8成,且現今治療日新月異,患者可依照不同基因表現訂定個人化治療方針,術後應配合醫囑積極治療預防復發。

孩子兩眼掛著「黑輪」 醫師提醒可能是鼻過敏在作怪

幼兒鼻過敏的比例也逐年攀升。值得注意的是,幼兒的症狀不僅僅是鼻塞、打噴嚏、流鼻水而已,若不積極治療,長期下來會出現深深的黑眼圈,一旦習慣用口呼吸,甚至因氧氣不足氣喘,嚴重者還可能影響面部、心肺功能的發育,下巴後縮、中臉平坦、門牙突出等,家長不得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