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好痠痛 中醫教2招自己就能在家喬

一位50多歲女性因長時間在家打掃、整理家務,近日右側肩關節漸漸出現抬舉時疼痛的現象,而且症狀越發加重,用右手往後搔癢、穿脫內衣時更顯困難。

月經來頭就痛 專業女中醫教你私房不痛秘招

不少女性常會反應自己在月經來前一週特別容易頭痛,通常最容易發生在氣虛體質的女性身上,當人體臟腑功能失調,身體元氣不足時,就會表現出來。這類體質者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在經期前會感受到抵抗力下降、身體活動力減退,以及精神不振、氣短懶言、語音低微等反應。

與新冠病毒共存 中醫師授「穴位按摩法」提升免疫力

國內單日確診數持續爬升,但目前整體管制措施還是放寬,朝與病毒共存的目標前進。民眾面對疫情難免心慌,除了鼓勵民眾接種疫苗外,仍須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勤洗手,中醫師也提供了平時在家的保健方法,提升自我免疫力。

隔離天數霧煞煞? 一圖讓你看懂7+7、10+7、3+4差異

近期指揮中心也陸續放寬防疫措施,然而,從入境居家檢疫「7+7」、確診者居家照護「10+7」、接觸者居家隔離「3+4」等相關規定也讓民眾一時難以跟上最新政策。《健康醫療網》整理出三大隔離懶人包,讓讀者迅速了解「7+7」、「10+7」、「3+4」的差異與適用對象。

「臺灣清冠一號」缺貨 醫:科學中藥、防疫茶可協防

隨著本土確診人數不斷攀升,近來諮詢抗病毒藥物的民眾也越來越多,其中,衛福部開放之公、自費申請「臺灣清冠一號」已傳出供不應求。對此,高雄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主任戴滋慧提醒,其實清冠一號的處方,也可以透過現行科學中藥調配替代,達到治療的效果,民眾不需過度恐慌。

確診兒童出現6症狀 指揮中心:儘速就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因應國內出現首例確診COVID-19兒童死亡個案,4月20日邀集台灣兒科醫學會、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召開會議,訂定COVID-19兒童確診病例居家照護警訊表徵與緊急送醫條件,說明如下:

急發肌腱炎推拿恐加劇症狀 「正確治療方法」看這裡

40歲陳姓女子假日待在家料理健康美食,結果因為長時間切菜、備菜,且烹飪姿勢不正確,而引發肌腱炎。她非但沒有休息還接受推拿,導致症狀惡化,劇痛且手腕無法彎曲,經醫師藥物治療並且搭配護腕固定患部,加以休息,現症狀已明顯改善。

少女豐胸關鍵期 女中醫2食補讓你發育UP

青少女發現自己有轉變最明顯的是身高、體重與第二性徵的發育。這些改變都受中樞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的嚴密控制及調節。就女孩而言,其成長驟增期一般始於9~11歲間,尖峰期平均是12歲,接著成長速率便緩慢下來,在15~18歲時完全停止。

「羅馬準則」檢測是否便秘 符合2項快就醫

日前一名35歲職業婦女,因家庭工作兩頭燒導致長年有便秘問題,不僅數日才排便一次,且大便顆粒狀,需出力才能排出,加上平時久坐水喝少,也感覺到情緒常不佳,因此赴中醫求診,經醫師診斷為燥熱內結和氣滯不行的體質,治療2週後,已順利舒緩便秘問題,情緒也逐漸改善。

氣溫驟降慎防血管堵塞!醫生列17種症狀 出現速就醫

醫師提醒,近來天氣變化大,氣溫驟降都可能引起身體不適,即使是小小的不適症狀,也應該提高警覺,有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吿訊號,千萬不能認為它只是小病小痛而錯過就醫黃金時間!

突前胸痛到後背!6旬翁主動脈剝離 家人做這事救回一命

桃園市63歲蘇姓男子過年時到南投探親,不料餐敘時突急遽胸痛,「幾乎是從前胸痛到後背,根本說不出話」,家人見狀趕緊請求警方開道送到亞大醫院急救,檢查後發現是主動脈剝離,48小時內死亡率高達50%,所幸經緊急進行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術後,患者恢復良好宛若重生。

一年未自然懷孕為不孕 六類型人靠中醫扭轉

何謂不孕症?安南醫院中醫部賴建銘醫師言簡意賅表示,所謂不孕症就是指男女結婚後雖有正常規律的性生活,但超過一年仍未自然成功懷孕的情況便是。

不只胸痛!醫生揭主動脈剝離 常見5種合併症狀

根據衛生福利部近年的死因統計,心臟疾病皆位居第二位,有許多主動脈剝離的患者在還沒撐到醫院就已經死亡,致死率相當高。媒體報導也常見名人藝人都因此過世,有「世界先進」晶圓代工廠行政副總劉啟光、藝人小鬼黃鴻升以及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皆是因為主動脈剝離而逝世。

葉黃素、玉米黃素傻傻分不清 護眼營養素大解密

葉黃素是視力保健營養素,坊間有許多的視覺保健食品,如玉米黃素、山桑子等,常讓爸媽在挑選時傻傻分不清楚,究竟哪個才是對視力最有幫助的保健食品?

一月內吃三次事後避孕藥 女大生慘痛數個月

黃閔照秘書長提醒女性應加強自我保護觀念,建議有需求的可選擇避孕成功率達99%第四代常規避孕藥,屬低劑量雌激素與新型黃體素,已改善過往避孕藥缺點

缺D缺健康! 你血中濃度有多少?

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總院長朱大維強調,維生素D是很多基礎生理功能的啟動因子,但人們普遍忽略它;他呼籲應正視維生素D濃度足量與否為健康打好基底

上班時避免整天坐椅子上 多動動腳有益心臟健康

常聽大人要小孩子「乖乖坐好!」、「安靜坐好!」,上班族如果一天到晚「乖乖坐好!」、「安靜坐好!」,可能不利腿部循環,對心臟健康也不好。

開刀如何選醫師?英研究:觀察手術量不如了解專精度

家人、民眾需要開刀,多半會透過關係、網路搜尋、爬文,做一下功課,打聽哪位醫師技術較好,事實上,這有客觀指標可供參考。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團隊近日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發表研究指出,與其觀察一名醫師的「手術量」,還不如深入了解這名醫師的手術「專精度」

入秋要防秋燥、過敏性疾病 善用中藥補氣養身

九月了,下了幾天雨,而且還有些微風吹來,天氣逐漸轉涼,不像七、八月時,動不動就上看攝氏三十七、八度的高溫;秋天來臨,隨著季節的變化,中醫師提醒,入秋後,就要防範秋燥,尤其是過敏性疾病,很容易在此時節惡化,平常可服用一些中藥來保養。

老是打嗝、放屁?可能吃太多豆類、空氣或是隔夜食物

打嗝又放屁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是如果經常有此問題,就不得不注意,是否身體出了狀況;醫師提醒,肝炎或是胰臟炎病人,就常會出現打嗝又放屁的症狀,如果排除其他原因,最好能進一步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