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表示,小細胞肺癌比非小細胞肺癌更險惡,平均存活期極少超過一年。過去20年間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已有長足進展,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卻有如「原地踏步」,直到化學治療併用免疫治療的治療方法出現,有助於突破小細胞肺癌的防治瓶頸。
2020年01月08日 09:53:00
冬天到了,許多人晚上睡覺時常有皮膚搔癢難耐的困擾,翻來覆去、東抓西抓影響睡眠品質,間接也影響早上的生活作息。而這樣的問題究竟是因為冬季皮膚癢?還是其實是異位性皮膚炎在作祟?來看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黃毓惠醫師怎麼說。
2020年01月07日 10:20:00
台灣進入高齡化的社會,許多症狀隨著年齡老化慢慢出現,如肌肉力量大不如前、爬個樓梯越爬越喘、出現各種疼痛、酸痛等。不過若將這些都視為身體老化必經過程,很有可能會忽略了其中潛藏的種種疾病,如癌症轉移。
2020年01月03日 09:29:00
現代日常生活常會有接觸到有害物質的疑慮,如空氣汙染等,其受影響的恐不只是肺臟,連同負責排泄的器官等也都可能受到刺激,如輸尿管、腎臟、膀胱、上皮等。而這樣的刺激是否也有可能使這些細胞演變成癌症?當發現血尿的時候該怎麼辦?
2020年01月02日 09:59:00
彰化基督教醫院糖尿病健康e院教學部主任鄭畬方醫師表示,「糖胖症」是糖尿病和肥胖的合稱。調查發現,台灣人體重過重增加的比率逐漸減緩,但受到高油、高糖和高熱量等不健康飲食型態所影響,過重者的肥胖程度卻有逐漸惡化的趨勢。如果肥胖的問題長期不解決,未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
2019年12月27日 09:50:00
這種限制進食時間的「間歇性斷食」方法,並非單以斷食時間長短就能決定成效,還須考量飲食內容、時間、頻率等因素。如果屬於重度或病態肥胖,應先諮詢醫師飲食控制策略再執行。
2019年12月23日 14:58:00
台灣名列「亞洲最胖」地區,因肥胖而出現脂肪肝的人口也不在少數,尤其是含糖飲料、炸雞等飲食助長了脂肪疾病風險。良祐診所院長鍾尚分醫師指出,高糖與油炸飲食比例增加,導致脂肪肝問題漸趨嚴重。
2019年12月23日 09:28:00
良祐診所/鍾尚分醫師 表示,糖尿病的併發症分成3種,分別是「眼底病變」、「腎病變」及「神經病變」。雖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會走到要洗腎的地步,但產生腎病變的風險還是極高,所以患者一定要注意腎臟追蹤。
2019年12月19日 09:53:00
「攝護腺肥大」不治療會導致「攝護腺癌」?一旦罹患攝護腺癌,真的會像已故知名作家李敖的名言「為了大頭,苦了小頭」一樣,動了手術就注定「不舉」嗎?醫師表示,攝護腺癌大致分懶惰和勤勞兩派,治療策略也要隨惡性高低而有所調整!
2019年12月18日 09:53:00
翰生診所院長/楊永定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血糖較高,血管的內皮長期浸泡在高濃度的糖水中,就容易造成血管硬化,而人體各器官都仰賴血流供應,所以如果血管塞住就有可能產生各種危險。
2019年12月17日 09:26:00
陳煥文內科診所/陳煥文醫師 表示,糖尿病是一個胰島素分泌能力下降的一種疾病,所以雖然飲食上調整,不吃糖,對於血糖的改善是有幫助的,但是並不代表就能治癒糖尿病。
2019年12月16日 09:15:00
近年甚至也有年輕患者因血尿上門求診,最終確診是泌尿道上皮癌。醫師提醒,泌尿道上皮癌最明顯的主訴徵兆就是血尿,如果發現無痛性血尿,務必及早就醫接受檢查。
2019年12月13日 10:07:00
糖尿病是一種胰臟功能衰退的疾病,而血糖過高正是腎臟病變的主因之一。而腎臟中有一種名為「腎元」的最小單位,當血糖過高時會造成其內的血管細胞壞死,血管便失去支撐力,裡頭有用的物質就會滲透出來;並且容易造成出血,引起腎絲球病變。
2019年12月13日 09:21:00
糖尿病患者只要注意血糖數值達標即可?血壓、血脂也會影響糖尿病的併發症甚至死亡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李國陽指出,第二型糖尿病患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而控制血糖的觀念也應該轉變,不可以為血糖愈低愈好,以致於有發生低血糖的風險。
2019年12月05日 09:18:00
張先生當完兵後努力拚創業,養成每天抽菸3、4包的習慣,40多年來累積超過116萬支菸,且中年後為了補充體力,自製土龍藥酒於睡前飲用,但沒想到如今事業有成,卻因無痛性血尿發現罹患「泌尿道上皮癌」,幸好後來積極治療,並在接受免疫藥物療法下,找回希望,目前仍可開著「怪手」工地趴趴走。
2019年12月04日 09:21:00
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洪健清表示,其實不只是牙科醫師,其他像是外科醫師、內科醫師等各科專科醫師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慮。擔心接觸或提供愛滋病等病毒感染者,可能會因此有機會被傳染。
2019年12月02日 09:09:00
泌尿科醫師提醒,攝護腺癌分級複雜,必須考量病人的預期壽命,以及腫瘤本身的惡性程度,才能決定是否需要積極治療。
2019年11月28日 09:12:00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郭克林指出,來路不明的藥材草藥、飲食中接觸到的重金屬、腎臟長期發炎都與癌症風險相關,洗腎病人則因為製造尿液功能退化,容易累積毒素在膀胱中,排不乾淨的尿液長久刺激之下,也會升高癌症風險。
2019年11月27日 08: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