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擔心孩子得新冠肺炎? 醫師黃軒詳解

在臺灣,開學了,很多台灣的父母親,都會為了自己小孩要上學,在這個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流行期間,開始焦慮和心慌,擔心小朋友上學得到感染?以下把目前世界上醫療的研究,和所有父母分享一下,期待減少父母的擔憂

右下腹疼痛、噁心想吐別大意 何松穎醫師:闌尾炎可治癒

闌尾是一個形狀像似蚯蚓的管狀附著物連結於盲腸,其有著比一般腸道還要更多的淋巴組織,而當發生闌尾淋巴組織增生等原因,就容易形成闌尾阻塞,進而造成發炎,也就是闌尾炎。闌尾雖然是人體內上最無用的器官,但卻也是全世界腹部開刀最常見的診斷原因,且嚴重可能致死。

吃營養品助抗流感新冠肺炎? 藥師:免疫力不是越強越好

近日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讓大家重新重視維持免疫力的課題。而除了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運動習慣之外,不少人也討論著營養品、保健食品是否真的對於新冠肺炎是有正面影響力。究竟是否真的有利防新冠肺炎?又該怎麼吃?又要怎麼挑才好?來看馬尚榮藥師怎麼說。

女性癌症「乳癌」 血腫科醫師教自我檢查

乳癌一直都是女性朋友所必須關注的問題,據衛福部指出乳癌為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排行第一的癌症,每年約有萬位婦女罹患乳癌,約有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

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會傳染? 重症專科醫師破解迷思

武漢疫情持續延燒,民眾對身邊發燒、咳嗽症狀者,無不格外當心。同時,無症狀感染者是否具傳染力尚未可知,也是民眾普遍擔憂及瘋搶口罩的原因。

膝蓋老是喀喀響是退化? 許嘉麟醫師2招輕鬆保養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也逐漸不如以往,許多人開始會有膝蓋無力、疼痛、走路起路甚至會喀喀作響,讓人擔心是否膝蓋關節開始出現問題。而膝蓋的健康也是不少人相當關注的保養項目,要如何保養?爬樓梯到底是傷膝蓋還是保養膝蓋?來看輝馥診所許嘉麟醫師怎麼說。

養身之計在於春 中醫:菊花茶、十宣穴等有助春季保養

中醫有道說養身之計在於春,身體的保養就要從春季開始做起,而春季時氣候潮濕且天氣變化相當不穩定,光從當中二十四節氣「雨水」(通常約為國曆02月18號前後)來看便可得知雖進入春季,但也還是個乍暖尚寒的季節,不僅感冒、流感、肺炎等細菌病毒容易孳生讓人生病。

香港腳塗小護士有用? 常見9招王威傑院長一次解析

大灣健全診所王威傑醫師指出,皮膚表皮具厚度且有阻隔效用,像塗抹雙氧水、碘酒只能在表皮作用,而香港腳黴菌「鑽」進皮膚中散布,在表皮完整之下,雙氧水要均勻進入皮膚消除黴菌,效果非常有限。至於常見的小護士軟膏雖然具有油性滲透力,但並無殺菌成份,只有潤滑與滋潤作用。

武漢肺炎如何防疫?要戴口罩嗎? 趙順榮藥師解惑

近日不只是武漢肺炎的問題持續延燒,也正值流感、感冒的高峰期,而防護這些飛沫感染的疾病所需戴的口罩,對小朋友而言又有阻礙呼吸的疑慮,在口罩戴與不戴之間又是門學問。究竟小朋友到底是不適何戴口罩?又該如何加以防範?來看趙順榮藥師怎麼說。

腹部悶痛、食不下嚥? 竟是晚期胃癌

經常覺得胃部悶痛、腹脹、食慾不佳?可別以為只是一般胃炎、胃潰瘍,小心也可能是胃癌的前兆!有患者一直服用成藥壓抑腸胃不適症狀,直到幾乎無法進食就醫檢查發現,竟已是胃癌晚期。醫師呼籲,腸胃道症狀不要隨便服用成藥,若症狀經常出現或越來越嚴重,建議就醫,必要時接受胃鏡檢查。

別再搶了!2/6口罩實名制憑健保卡買 戴口罩「一不三要」避免浪費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3日)於記者會指出,市面搶購口罩問題與供需不平衡、民眾搶購以及不必要的過度使用有關。基於上述原因啟動實名制購買制,呼籲民眾在戶外不需配戴口罩,優先讓有生病者有口罩可用。

更年期後出血是回春?是癌症? 醫師:3族群要留意

究竟更年期出血是身體那部分出了問題?對身體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遇到了該怎麼辦?來看鍾馨診所的曾郁文婦科醫師怎麼說。

連假後覺得煩? 名醫3招破解收假症候群

收假症候群對我們的影響層面到底有多廣?當其出現時又該如何解除?來看精神科名醫楊聰才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怎麼說。

武漢肺炎6大必知防疫知識 醫師一次解析

何松穎醫師表示,武漢肺炎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由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所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進而導致的肺炎併發症,首例於2020年12月8日發生在中國大陸湖北省武漢市

口罩怎麼戴? 醫生:沒戴好都是做白工

不論是身處何處,不論是交通所致、廢氣所致、受中國霧霾及季風所影響,空汙、PM2.5的防範都相當重要。究竟空氣品質對身體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僅會對呼吸道造成傷害嗎?又該如何防範?來看胸腔內科馮博皓醫師怎麼說。

過年大餐如何防範變胖危機 營養師教吃防年節發福

年節將至免不了要大吃一頓,前前後後再加上尾牙、春酒等,不少人又要開始擔心年後體脂肪漲得比薪水還快。這樣偶爾為之的享受大餐會對體重、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年節大吃傷身,不吃又傷心,在大餐後又可以怎麼彌補?飯前或飯後喝綠茶或吃水果真的有用嗎?來看簡鈺樺營養師教你怎麼吃大餐也能顧健康。

天天吃花椰菜能預防癌症? 營養師:均衡飲食才是王道

生活中有相當多的食物都有利於身體健康,例如像是十字花科的花椰菜、秋葵、苦瓜等,也有許多人或許會選擇天天喝較容易取得的苦瓜水、秋葵水等藉此調控血糖,或天天吃花椰菜藉此達到防癌效果。不過這些吃法真的有用嗎?來看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營養師怎麼說。

一樣是糖尿病 狀況各不同

糖尿病睡覺時低血糖易直接昏迷? 醫師提醒這些都要注意

崇文診所陳仰霖醫師 表示,低血糖是一種典型的自律神經問題,會出現的症狀非常多種,常見的症狀如冒汗、無力、頭暈、胸口悶、心悸、手抖、肚子餓等,也有其他特殊的症狀,如血糖低的時候出現坐立難安、脾氣暴躁等情況,而這些症狀也未必全部都會出現,也可能只出現一些,頻率、程度也可能都不一樣。